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战争指导过程中诸矛盾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称为 > 第91章(第1页)

第91章(第1页)

&ldo;如果未来局势的发展和目前的情况‐样,那么,俄国一定会深入到德国境内。于是,我们就可以指出这样一个问题:要是这种情况发生了,那就不仅会对欧洲大陆,而且会对英国本身带来很大的危险。这样的话,是留下一个没有被完全击溃的德国,使它具有足够的力量去反共好呢?还是让德国苏维埃化,让它的技术人员被俄国利用,并使俄国得以扩张帝国的版图,从大西洋到太平洋达到史无前例的标准好呢?&rdo;

&ldo;而且,我们还要问:在欧洲的中心,在那许多国家排成的大陆上,如果没有团结和统一,如果战争和外国的统治使它们耗尽鲜血,那么,又有谁能抑制住斯大林的野心呢?肯定是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的……我们可以断言,继德国的统治之后,在这些国家中唯一能进行统治的是共产主义。由于这个原因,我们认为,情况是极为严重的。英国人对这种局势应该冷静地考虑,这是因为,如果俄国成功地征服了德国,那么就没有第二个国家能牵制它了。……如果德国不存在了,欧洲人将不得不再创造一个德国这样的国家。有人想以立陶宛人、波兰人、捷克人和罗马尼亚人所组成的联盟来代替德国人的位置,这简直是荒谬,而且那些民族很快就变成了苏维埃同盟中的许多小国。&rdo;[作者注:塞缪尔&iddot;霍尔爵士:《负有特殊使命的大使》,(1946年版),第184-185页。]

1943年1月中旬,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罗斯福总统和邱吉尔先生所采取的政策与上述思想是截然不同的。当时,德军的第5集团军正处在遭受歼灭的危险之中。两位首脑一致同意,准备侵入西西里岛,并加强对侵入法国北部的准备工作‐‐后者的代号是&ldo;大君主&rdo;。至于德国,他们决定,要&ldo;对德国进行尽他们最大努力的空中攻击&rdo;[作者注:《第二次世界大战》,第4卷,第620页。],即打击德国的工业体系和人民的意志。同时,还发表了一个宣言,表明美英两国将继续作战,直到德日两国无条件投降为止。邱吉尔曾补充说:&ldo;省略了意大利,是想鼓励它内部分裂。罗斯福总统也同意这一想法,这将刺激在每一个国家中的我们的朋友。&rdo;[作者注:《第二次世界大战》.第4卷第613页。在宣言的最后定稿中包括了意大利。]如果这样,那么&ldo;无条件投降&rdo;也就足以阻碍德国内部的分裂,从而使反对希特勒的势力感到沮丧,结果,当然也就会延长战争。

按照罗斯福的儿子艾利特&iddot;罗斯福的记载,他的父亲是在一次与邱吉尔、霍普金斯以及他自己共进午餐时,第一次使用&ldo;无条件投降&rdo;这个词的。邱吉尔当时就叫道:&ldo;好极了,我可以想象戈培尔和其他德国人将会如何地惊叫!&rdo;另外,艾利特还记述了他父亲说的话:&ldo;当然,这也是为俄国人设计的。他们不可能希望任何比这个更好的东西。无条件投降,乔大叔自己想到的也不过是如此罢了。&rdo;[作者注:艾利特&iddot;罗斯福《见闻录》,(1946年版),第117页。]

但是,罗斯福本人的说法却不一样。他说,&ldo;无条件投降&rso;这个词是他&ldo;灵机一动[作者注:《白宫文件》,第2卷第693页。]&rdo;想出来的。而邱吉尔的反应却是模糊的[作者注:参见《第二次世界大战》,第4卷第614页。]。实际上,这个名词的本身并没有任何的特别之处,只不过是邱吉尔所谓的&ldo;不惜一切代价的胜利&rdo;的那个说法的翻版而已。如果罗斯福留意一下,记住1940年12月29日,他在&ldo;炉边闲话&rdo;中所说的话,那么他的行为也许会更明智一些。他曾说:&ldo;一个国家只有以全面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谈和平……而这种支配性的和平根本就不是什么和平,它只不过是另一次休战,而且还会带来巨大的军备竞赛,以及历史上最激烈的贸易战争。[作者注:《白宫文件》,第1卷笫225页。]然而,他还是采用了这种假设的纳粹政策,而且,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其结果完全不出他的预料。

如果说艾利特&iddot;罗斯福的记载是准确的,那么,戈培尔不仅没有尖叫,反而是极为高兴的。1942年3月27日,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ldo;假如我是处在敌人的位置上,那这,从第一天起,我就会采用对纳粹主义作战的口号,而不是把目标对准德国人民。张伯伦在战争的第一天就是这样做的。但是,感谢上帝,英国人后来没有遵循这条路线。&rdo;[作者注:《戈培尔日记》,第102页。]1943年4月12日,他又写道:&ldo;但是,英国人毕竟也在犯同样的错误,而且是无疑问,那是邱吉尔怂恿的。他们避免对战争的目标作任何肯定的表示。我只能说,感谢上帝,如果他们依照威尔逊的十四条提出一个和平方案,那肯定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困难。&rdo;[作者注:《戈培尔日记》.第251页。]至于&ldo;乔大叔&rdo;,虽然他打算摧毁德国,但是,他决不会傻到要把自己的意图告诉给敌人的地步。何况他是列宁的真正门徒呢?1943年2月23日,斯大林公开地声称:&ldo;把希特勒的党羽与德国人民混为一谈是荒唐的……历史证明,希特勒昙花一现就沉没了,而德国人民和他们的国家却是永存的。&rdo;

李特尔曾经写过:斯大林格勒的灾难,激起了反希特勒势力的&ldo;疯狂的活跃&rdo;[作者注:《德国的抵抗》,第192页。]。1月22日,两个主要的反对派系在柏林相会,统一他们的思想。然而,就在第二天,在他们还未作出是否要谋杀希特勒的决定之前,罗斯福和邱吉尔的无条件投降的宣言从空中传来了。高尔利兹说:&ldo;这个方案,对德国内部的反对势力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他们的敌人并不肯和一个&lso;平等&rso;的政府谈判。&rdo;[作者注:《德国总参谋部》,第434页。]李特尔还补充说,因为唯一的和平条件是无条件投降,所以&ldo;不仅是大多数将军,就连许多反对分子也拒绝用革命的手段来推翻暴君,以解除他对这场灾难所应负的责任。&rdo;[作者注:《德国的抵抗》,第212页。]这样,在一场很有希望的赌博中,即在俄国人来不及利用他们的斯大林格勒的胜利这个赌本以前,西方国家本来是有机会结束战争以赢得这场赌博的,然而,他们却错过了这个机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