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威龙 6395 > 第93章(第1页)

第93章(第1页)

白奇文、华尔:美国人,李鸿章为抵抗太平军进攻上海组建常胜军,他们先后任统领。白齐文投降了太平军。1862年9月,华尔在宁波附近被太平军击毙。

斯塔夫利:时任驻华英军司令。

戈登:(斯塔夫利是戈登的嫂兄,两人曾经在克里米亚共事过。)生于1833年1月28日,父亲是英国皇家炮兵部队的一位中将。戈登幼年就读陶顿公学,15岁进入皇家军事学校学习。20岁的戈登在一个名叫德鲁(drew)的好友影响下成为一个非常虔诚的基督徒。1854年,戈登加入英国远征军到克里米亚参战。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戈登跟随英军后续部队,于当年9月到达天津。由於来得晚,戈登错过了大沽、张家湾和八里桥等重要战役,只赶上了火烧圆明园。戈登在日记里记述英法联军官兵&ldo;洗劫之后纵火,以最野蛮的方式毁坏这些最宝贵的财产…每一个人都发疯一般地抢劫。&rdo;战争结束以后,戈登随英法联军在北京驻扎了一年多,然后移驻上海。华尔战死后戈登成为常胜军统领。1864年因为和李鸿章不和辞职回国。1880年7月,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请戈登来中国,想利用他的声望说服各主战大臣,争取和平解决中俄争端。

胡雪岩:1823年生于绩溪县湖里村,死于1885年,是清朝著名的亦商亦官的&ldo;红顶商人&rdo;,也是徽商代表人物。创建阜康钱庄。清朝同治年间,胡雪岩在杭州筹备设立了&ldo;胡庆余堂&rdo;国药号,后来发展成为与北京&ldo;同仁堂&rdo;并列的南北两大中药业巨头。1884年受洋商排挤破产。

孟子元:协同庆票号经理。

刘庆和:字肃斋。协同庆票号经理。孟子元好友。

刘庆生:阜康钱庄经理。

方举赞、孙英德:近代工业家。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

徐寿、华蘅芳:近代科学家。江南制造总局的技术人员。徐寿主持曾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翻译工作,翻译印刷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算学、物理、化学、光学、电学、天文学、工业、地质学、医学等领域,计22类近二百种书籍。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中国包括近代印刷出版事业在内的工业技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徐建寅:徐寿的儿子,近代科学家,也参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翻译工作。

吴德章、李寿田、杨廉臣:近代科学家,参与制造北洋海军和南洋海军的军舰。

侯荫昌:蔚泰厚票号财东。

毛鸿翙:蔚泰厚票号经理。

郝名扬:蔚泰厚票号上海分号经理。

侯绍德:蔚丰厚票号总经理。

武子健:天成亨票号总经理。

侯王宾:天成亨票号协理。

张廷将、郭嵘合:合盛元票号财东。

梁寿昌:合盛元票号总经理。

李大全:日升昌票号财东。

雷履泰:日升昌票号总经理。

翁心存:(1791一1862)早年家境贫寒。后来做到工部尚书、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同治年间,翁心存入值弘德殿,授读同治帝。翁心存有三子,即翁同书(1810一1865)、翁同爵(1814一1877)、翁同和(1830一1904)。

倭仁:工部尚书。守旧派人物。

翁同和:翁心存小儿子,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并且是同治帝、光绪帝的老师。

麟魁:兵部尚书。

薛福保:薛福成的弟弟。

卜鲁斯:英国驻华公使。

李泰国:海关总税务司。

黄翼升:清末海军将领。

崇厚:满清贵族,1879年,清政府派他前往俄国首都圣彼德堡交涉新疆领土事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派遣使节到外国首都办理交涉。很快就和俄国人签订了《里华几亚条约》(又称《伊犁条约》),出卖了中国的利益。因此清政府把他逮捕,判处死刑。后清政府派曾纪泽当全权代表重新谈判。

安德海:总管太监。

黄禹门:出身海军世家,祖孙几代都在海军任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他调任福州驻防军统领,率军驻扎闽安。当时英军攻厦门不下,沿江北上寻觅防卫薄弱环节,原准备从闽江口进攻福州,转至闽江口,见闽江口戒备森严,严阵以待,便不敢造次,转而进犯浙江定海,福建因此免受战争不幸。

郭嵩焘:(1818‐1891)清末外交官。字伯琛,号筠仙,湖南湘阴人。1836年进入著名的岳麓书院读书。1847年进士。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赞助曾国藩办团练。1863年任广东巡抚。1875年首任出使英国大臣,时值电话发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任驻外公使,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电话的人。1878年兼任出使法国大臣。主张向西方学习,支持洋务派的自强新政。

阿杜兴:广州将军,广东驻防八旗统领。

蒋益澧:湘军将领。曾在广西镇压天地会起义。

林文察:福建提督。

徐继畲:(1795‐1873),字松龛,山西五台人。近代爱国思想家、地理学家。1826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又授编修。历任广西浔州知府、两广盐运使、福建布政使、福建巡抚、兼闽浙总督等职。撰写《瀛环考略》,后经过大量的改、补、删、订,改名《瀛环志略》于1848年正式刊行。1851年,任太仆寺少卿。第二年,受人弹劾被削职返籍,主持平遥书院。1865年,被召入京,重新任太仆寺少卿,加二品顶戴。1867年,兼任同文馆提调,与奕等人力主同文馆扩大招生,学习西学,但遭到保守派的阻挠。1869年,他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告退还乡,1873年病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