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开课前的一天,全校的系专业都去学院的教材室,领了各自本学期的使用教材,本学期的课程表,也一并发到了各人手中,学习用具,也都准备就绪。那时,学院所有的班级,都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个学期的课程,都是学生找预先排好的教室。每节课程两个小时,上完了这门课程,就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去找下一门上课的楼层教室,所以换教室,也是学校,人来人往的高峰期。
课程安排大体是这样的,大一和大二,基本是基础和公共课程,居多,大三和大四,逐渐过渡到了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学习。有些专业基础打根基的,大一就开始了,比如,机械系的看家根基课《机械制图》,就是重中之重,大一分上下册,每学期一百二十多学时,在大一的单课程里面,是占比最大的,其次,就是大一全学年的《高数》、《新概念英语》、《大学物理》、《体育》等,另外,《历史》、《马克思主义原理》等,也有安排。结合专业认识,还有大一下半学期的《金工实习》实训课程,每门课程的节奏,一周基本保持四小时的频次。
每天早上,吃完早饭后,就开始了中午的四节,总计四小时上课历程,下午,一般都是安排文科课程,或者体育科目,一般两节。下午四点以后,就开始课外自由活动了。晚饭后,就是自习,因为白天都是在上课,每门课程会产生作业要完成,所以晚上,都没有安排上课,而是根据自己安排,去找空闲的教室,或者图书馆做作业,也会去复习当天,和预习第二天的新课程。关于交作业的次数,每课时周保持一次。课程作业数量最多的,就是《制图》、《高数》、《大学物理》。其次就是《英语》,要背诵大量词汇量。上课组织中,对于《高数》、《大学物理》《马克思主义原理》等基础课程,均四五个班级,合计一起,在大教室里集体上,称公共课。对《制图》、《外语》等专业基础课,一般采用小班上课。研究各门课程,从课程课时和安排,也会体现出专业方向特色来。从各科总的内容,和难易程度看,大学课程的内容,就像上了高中才知道初中的感受一样,拿《制图》做个比方,初中平面几何,在高中的立体几何面前,就显得简单和单纯了许多,再来看《制图》课程,相对高中立体几何,又深入了更多,且各种行业和画法标准,更是严格,而又苛刻,内容也抽象和深奥了很多。刚开始,还真不太适应,这样只能花费更大气力,去学习、复习和消化。那时,制图老师,是我最佩服的一个,他在黑板上画出的线条、圆及椭圆等几何要素,从不借助教具,后来才知道,教授这门课程,他已经快三十年了,其娴熟程度,简直就是老道,他反复忠告我们说,制图是机械专业的交流工具,你可以不用多说话去解释什么,但只要有了标准,和合乎规范的图面文字即技术要求,即使不同国家和语言的技术人员,凭借制图都能理解和沟通彼此,所以《制图》,作为机械行业的语言工具,一定要学好,并反复强调,它是日后从事技术交流和深入发展平台,从开始,就让我们务必重视,和好好学习,所以大家至始至终,对这门课程从没掉以轻心,而老师就连图面文字,也要精益求精,每天课程完后,都会布置一些图面使用最多的仿宋体字,让课后书写,坚持每天不少于三十个字的训练,每天开课前,都要上交完成练字作业,他也会认真批改和讲评。文字,尚且如此严格,那平日里《制图》知识学习,更是丝毫不敢怠慢,对于我们,有时真到了苛刻的地步,随着大量作业,和制图的训练,一年后,我们终于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所在,其深远之处,乃至于日后上班后的制图功底,也经常得到工厂师傅褒奖,这真要归功制图老师,平日的严格要求。每每回忆此,常还能浮现制图老师,给我们上制图课程时的情景。
大一、大二课程的学习,节奏是很快的,每次课程的两个小时,老师讲解速度快,如果一次课程没上,就会从书本上过去双页印刷七八张纸之多,再要听下节,就难度很大,所以大一和大二基础课,缺课的学生很少,都把自己逼迫的没时间去想。刚上大一第一前半学期,自己对于大学的上课,节奏快、泛讲解、贵自觉的学习模式很不适应,等过了这个阶段,学习也就逐渐过渡到了适应期,四年下来,觉得还是大一、大二的课程,比较繁琐和重。到了大二,专业基础课程,逐增加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电工学》、《统计学》、《微机原理》、《计算机语言》、《公差与技术测量》、《金属工艺学》、、、、、、。这些都是为过渡到大三大四的专业课程,做铺垫和打前奏,知识体系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在这条专业道路上,课程需要支持和铺垫,引导你,一步步前行和深入。另外,各学年,还有各种结合课程的实际训练,和实习穿梭在课程学习之中。大学的学习,是快节奏,但又给你留出了许多,属于你独立支配时间和空间,每天下午四点后,和晚上学校几乎留给你的,是消化和复习的时间,特别是晚上自习时间,学校一切的公共教室,和图书馆都公开开放,你可以约上同学,或独自去找教室,那里提供着你专心、安静的自习环境。
喜欢脚印浅浅请大家收藏:()脚印浅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