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大宋王朝之赵匡胤陈建斌 > 第57章(第1页)

第57章(第1页)

乾隆的这段批驳,可谓切中要害,颇有说服力,但依然没能解释何为&ldo;拐子马&rdo;,只是说,可能当时宋人看到金军骑兵&ldo;列队齐进,所向披靡&rdo;,遂以为是&ldo;拐子马&rdo;。

宋史专家邓广铭《有关&ldo;拐子马&rdo;的诸问题的考释》对此做了详尽考证。认为&ldo;拐子马&rdo;一词首次出现在绍兴十年(1140)五月的顺昌战役中,出自被金人强征入伍的河北汉人之口,其以为金军中有战斗力者,&ldo;止是两拐子马&rdo;。所以此词应是汉族语言而非女真语,北宋时人们的习惯用语中有&ldo;拐子&rdo;一词。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和《武经总要》中有&ldo;东西拐子马&rdo;之称,是指&ldo;大阵之左右翼&rdo;。如《东京梦华录》和《三朝北盟会要》中有&ldo;拐子城&rdo;一词,是指拱卫城门的两道各成直角的对立垣壁。这样,&ldo;拐子&rdo;就是&ldo;侧翼&rdo;之意,&ldo;两拐子&rdo;就指左右两翼,而&ldo;两拐子马&rdo;或&ldo;东西拐子马&rdo;就是左右翼骑兵。

&ldo;铁浮图&rdo;是指重铠全装的金军铁骑,主要指金兀术的侍卫军等,又号&ldo;铁塔兵&rdo;,主要指其用铁盔甲防御严密,马背上还铺毡枕,它与&ldo;拐子马&rdo;是两个概念。最早对&ldo;铁浮图&rdo;作出错误解释的是顺昌战役时的顺昌府通判汪若海,他写了一个《札子》送呈朝廷,称金军的&ldo;铁浮图&rdo;:&ldo;三人为伍,以皮带相连&rdo;;而对金军拐子马的解释是对的:&ldo;以铁骑为左右翼,号拐子马&rdo;。而到岳珂编写《鄂王行实编年》时,便把两者合一了,以此便以讹传讹。

那么,为什么南宋岳珂等人对&ldo;拐子马&rdo;的含义已毫不知情了呢?邓老的解释是:&ldo;在北宋灭亡之后,这一语词竟跟随着中原和华北地区而一同沦陷,它虽还保存在中原和两河地区居民的口语当中,却不曾被南渡的军民人等带往南方。&rdo;或者说,它原是北方人的用语,南方人完全听不懂,如果说南宋初期还有一些北方移民南下,略懂一些北方的风俗,而到南宋中期以后,人们已茫然不知&ldo;拐子马&rdo;为何物了。

此外,岳珂的《鄂王行实编年》中还认为,金人自起兵以来,凡有拐子马参战都战无不胜,至岳飞才识破其弱点,用步兵砍其马足,大破其阵,从此拐子马便退出历史舞台。这些说法也不符合历史事实,郾城大战前的大仪镇战役和顺昌战役,岳家军并没有参加,宋军都采用了砍&ldo;拐子马&rdo;马足的战术,取得不错战果,尤其是顺昌大捷,金人&ldo;震惧丧魄&rdo;。而郾城大战二十余年之后,史籍中仍有金兵使用&ldo;拐子马&rdo;的记载。

说了半天,&ldo;拐子马&rdo;就是左右两翼骑兵。这么简单的答案,为什么古人居然会误解和附会了几百年?作为一个习惯用语,为什么知道的人这样少?使用的时间也这样的短?尤其令人不解的是:既然&ldo;拐子马&rdo;仅指左右两翼骑兵,那么只要是古代大规模战役,正面阵地以骑兵为主力,就有配置左右两翼骑兵以协同作战的需要,中国古代自战国开始,至清朝后期,都经常采取这一常用的骑兵战阵,为什么史书上单单称金军的两翼骑兵为&ldo;拐子马&rdo;呢?上述的这个简单解释可信吗?

十二道金牌的由来民族英雄岳飞和岳家军抗击金兵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其中岳飞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逼迫班师回朝的故事,也最令人扼腕痛惜,真是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哪!不过,这十二道金牌是怎么回事知道吗?它的历史真实性又如何呢?

绍兴十年(1140)七月,岳飞率领岳家军挺进中原,经过艰苦卓绝的鏖战,大败猖狂南侵的金兀术大军,接连取得郾城、颖昌大捷,破&ldo;拐子马&rdo;,可谓扫荡金兵,势如破竹,前锋已抵开封南郊的朱仙镇。收复北宋东京(即河南开封)已指日可待,战局发展鼓舞人心,南宋抗金战场面临从未有过的大好时机。岳飞兴奋地准备乘胜北伐,渡过黄河,&ldo;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rdo;。然而在七月二十日前后,一天之内,岳飞却接连收到十二道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这十二道诏旨措辞严峻,不容争辩地立召岳飞班师回朝。

此时,岳飞悲愤填膺,肝胆欲裂,眼看恢复中原的绝好时机白白丧失,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灰心和绝望,他不禁仰首长叹,顿足捶胸,东向再拜曰:&ldo;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rdo;班师回朝之日,百姓遮道恸哭:&ldo;我们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打败金兵,如今官军退师,金兵再打回来,我辈哪还有活路?&rdo;岳飞也悲泣不已,取朝廷诏旨示之说:&ldo;我不得擅留。&rdo;此际,哭声震野,人心绝望,只得看着官军南退,部分民众跟着官军一同南撤。

所谓&ldo;金牌&rdo;,并非用黄金制造,它只是宋代邮驿传递制度的一种形式。宋代邮传一般分步递、马递、急脚递三等:步递要求日行二百里,马递要求日行三百里,急脚递要求日行四百里。宋神宗时期增设了金字牌递,或称金字牌急脚递,主要传递紧急诏旨和军事方面的特急件,要求日行五百里,为当时最快的马递邮传。金字牌用长尺余的木牌,涂上红漆,刻上&ldo;御前文字&rdo;数字,涂上金黄颜色,十分耀眼。遇到特急的机密军务,皇帝亲自发出金牌诏旨,连中书枢密院也不得预闻。传递时要求不分昼夜,鸣铃奔传,前铺闻铃,兵卒出铺等候,就道交接,不得入铺,以免耽搁。人们形容:&ldo;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