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底成立了12个武装工作队,1941年2月、9月和1944年2月,相继成立了越南救国军3个中队。
1944年12月,成立了由游击队骨干组成的越南解放军宣传队,集中大部分武装为成立主力部队打好基础。
1945年6月4日,越南救国军与越南武装宣传队合并为越南解放军。在高平和北山开创了两块游击根据地,高平革命根据地由胡志明、范文同、武元甲、黄文欢、武英等人领导。北山一武崖根据地由冯志坚、梁文芝和朱文晋等人领导。1943年,这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为后来的解放区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为了争取国际援助,1942年8月下旬,胡志明由黎广波带路,又一次离开北坡来到中国,他这次来中国的目的,是去重庆会见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交换对时局的看法。临行之前,胡志明为自己印制了名片,名片中间写着&ldo;胡志明&rdo;三个字,左右两边分别印着&ldo;新闻记者&rdo;和&ldo;越南华侨&rdo;等字样。胡志明这个名字,就是从这时开始使用的。
进入靖西后,胡志明在前往德保县途中,被国民党地方警察拘留,关于胡志明被捕的原因,据广西德保县公安局提供的一份历史材料说,在德保县足荣乡,胡志明受到地方警察的盘查。当时胡志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证明书,上面写着:&ldo;兹特派胡志明晋谒中国政府,希沿途给予协助,不得留难,此证。&rdo;落款是&ldo;国际反侵略协会越南分会&rdo;。除了这张证明外,乡警又搜出了好几种其他证件。乡警觉得胡志明形迹可疑,就将其带到乡公所,随后打电话告知德保县政府。第二天,县政府派来一个县警和一个职员,将胡志明押回县城。
8月29日,胡志明又由德保县城被押往靖西县城。靖西有关当局认为,胡志明既是越南人,却持有中国有关方面的多种证件,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嫌疑犯,因而决定送交当时广西省最高军事机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审查。于是,胡志明被押解着,经过田东、天等、邕宁、南宁、来宾、柳州等地,于1942年12月10日到达桂林。不久,又被押往柳州,交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部审查。
印支共中央获悉胡志明被捕的消息后,便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首先,在10月下旬以&ldo;国际反侵略协会越南分会&rdo;的名义,自靖西拍发一份电报到重庆,给当时国民党立法院长孙科,要求释放胡志明。电报说:&ldo;敝会代表胡志明赴渝向蒋公献旗,行抵靖西被扣,伏乞电释。国际反侵略协会越南分会。&rdo;
孙科接到电报后,转给了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吴铁城。吴铁城随即电告广西省政府,要求&ldo;查明释放&rdo;。由于当时胡志明正在押解途中,尚未到达桂林,广西省政府无从查找。到11月9日,吴铁城又发电到柳州给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电文如下:&ldo;孙院长函送国际反侵略协会越南分会来电,以该会代表胡志明赴重庆向蒋委员长献旗致敬,行抵靖西被扣,伏乞电释等情。查此案前已电广西省政府,特再电转知,查明释放,并见复为荷。&rdo;由于此时胡志明尚未押至柳州,张发奎对吴铁城的电报也未曾立即答复。
且说印支共领导机关自10月下旬以国际反侵略协会越南分会的名义,向中国有关当局致电要求释放胡志明后,将近过了一个月仍未有结果,便决定呼吁国际舆论关注此事。
1942年11月15日,印支共机关又以国际反侵略协会越南分会的名义,向驻重庆的苏联通讯社塔斯社发出一则电讯。全文如下:
致重庆塔斯社中越前线1942年11月15日。
最近中国官方与越南革命党之间,发生了一件极严重的误会。革命同志胡志明代表国际反侵略协会越南分会赴重庆向蒋委员长致敬,并与中国反侵略协会会商。因借口通行证不符,致于1942年9月2日在靖西至天保途中,被中国地方官员擅捕。国际反侵略协会越南分会、全赖胡同志奔走、成立于1941年。该会包括其他各种剧体,其主要者有青年独立会、农会独立会及妇女独立会。该分会共有会员20万。其他支会分布于越南全部,而以交趾支那、安南及东京尤多。
鉴于国际反侵略协会越南分会之重要性及胡同志之声望,此次在华被捕,实增加了不少越南革命党对华之不满。虽有该会会员在华就近(重庆)向中央积极说项,而胡同志仍在看守中,并于最近送至柳州。
如系必要,请将本讯公布之。
胡志明被国民党监禁期间,曾写了许多诗篇,抒发自己的革命意志。他在一首题名为《卷头》诗中写道:
身体在狱中,精神在狱外。
欲成大事业,精神更要大。
这是胡志明用以自勉的一首诗,表现了胡志明虽身陷囹圄,仍念念不忘革命事业的高尚情操,胡志明意识到,一个革命者要担当起革命大任,一定要有坚强意志,要有蔑视一切困难的勇气。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够经受一切艰难困苦的考验,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他在另一首《自勉》诗中写道:
没有冬来憔悴景,哪有春暖的辉煌。
灾殃把我来锻炼,使我精神更健强。
胡志明在痛苦的磨练中悟出了深刻的革命道理,他庄《走路》一诗中写道:
走路才知走路难,重山之外又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