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杨广即位后,更是为中国版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先后派军灭了吐谷浑。
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使之归入中国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而都说杨广好动,喜欢游玩,但是杨广游玩地方可不是一般人能去的,也许大家认为大运河是隋炀帝为了游玩修建的,那么我告诉你是错误的,隋炀帝在位期间在两都(长安不足2年洛阳不足四年)的时间还不及他在位时间一半,基本都是出巡,但是他可不是像乾隆爷一样下江南游玩啊,杨广去的都是不毛之地的西北部,他去那里干什么?
开疆拓土啊。最著名的就是大业五年(609年)杨广率大军从京都长安出发前往甘肃陇西,西上青海祁连山脉,有点地理常识的都知道祁连山脉海拔平均4000米最高时候可达5000多米,当然杨广不可能在山尖,要走山谷,隋炀帝选择大斗拔谷,我们知道越是海波高的地方越是气候不稳定这会可能艳阳高照,下一分钟可能就是风雪交加。
而且路非常窄,最窄地方仅仅容许一个人通过,杨广就是贵为天子也得11号,而且隋炀帝也不会自己一个人通过,他又是带着妃嫔又是卫士一共10万人走这个山谷,清晨出发走的黑夜也没有走出来,黑夜可就惨了好多小王子小公主都和卫兵抱在一起取暖,大家可想而知隋炀帝是何其狼狈。事实上在中国古代皇帝做徒步穿越的恐怕只有隋炀帝,隋炀帝最远走到哪里?
玉门关有句诗琅琅上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那么荒僻连春风都过不去,隋炀帝徒步穿越过去。
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炀帝这次西巡是之后,隋朝就在西边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
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第一次全部统一青海就是隋炀帝实现的。要知道玉门关可是连汉武帝都没有突破过去的地方呀,杨广做到了,自汉武帝以来,还没有人立过如此辉煌的武功,隋朝疆域扩大到极点。
但是这些杨广还是不满足,决定干一件凌家秦皇汉武的事情,那就是出兵高句丽。不过,虽然怨声载道,在高丽战争开始前,却没有人扯起造反的大旗。全国臣民对高丽战争的胜利从来没有过怀疑。
这个精力充沛的皇帝登基以来,所做诸件大事,还没有失手过。所有人都认为,以大隋今日之强盛,平高丽将像平陈战争那样顺利,甚至比平陈还要轻松许多。
等到杨广凯旋,他们就会迎来期盼已久的休息。可惜,杨广最后就失败在这三征高句丽,使国家资本极大缩水。
这些是杨广是军事上取得的成绩,厉害吗?太厉害了,穷汉武帝一生,才取得杨广五年的军事成绩,李世民一辈子也没有达到杨广的高度,单单这些还不够。杨广在文治和政绩方面也足以媲美秦皇汉武。
秦始皇的万里长城华而不实,长城是越修越长,但是缺没有抵挡住长城外的敌人,而隋炀帝的大运河我在上面介绍了,太了不起了,时至今日南北沟通还靠的是大运河,因为大运河南北再也没有分裂,也使得苏杭一带繁盛起来,这些之外,杨广第二大工程,洛阳宫!隋炀帝修建东都的理由在他的诏书中说得已经很充分了。
这篇全文载于《隋书》的诏书论证充分、言辞得体,十分明确地从地理、经济角度说明了迁都的必要性。可是千余年来,这篇诏书都被视而不见,隋炀帝的高瞻远瞩被后世史家解读为神志昏乱。
比如《资治通鉴》即采用野史的说法,认为隋炀帝修建东都是因为听信了一个术士的一句胡言乱语:隋炀帝刚刚即位,术士章仇太翼对他说:“陛下是木命,居住在西方不祥。
谶隋炀帝深以为然。……下诏于伊洛建东京。然而杨广为什么修建洛阳宫,简单来说,因为当时文帝修建的大兴城固然不错,不过太靠北方,一旦南方有变动无法及时抽兵平叛,其实文帝期间不就有南方再起叛乱事件嘛。而且大兴城在地图上不算是中心点,在地理上无法和洛阳媲美,属于南北中心处,这样既可以稳定北方的关陇集团,也起到震慑南方的作用。
而且就在杨广洛阳城超快速度10个月建造好,慢慢取代了大兴城,成为当时世界最繁华城市,以至于唐朝武则天直接将都城建立在洛阳。
太了不起了这构思,然而杨广功劳还不仅仅如此,还有,除了开疆拓土,开凿运河,建造洛阳宫。
还建立了天朝体质,直到满清的第一次**战争才被打破。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
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盛大的万国博览会。这是举世创举。
大业三年,启民可汗来朝入贡,尊隋天子圣人可汗大业四年,倭国主多利思比孤第三次遣使入贡大业五年,吐谷浑等西域诸邦向隋帝国称臣进贡从此影响中原王朝一千五百余年的天朝体系就此开始。
直至清廷甲午战争的失败除了这些,杨广还建立了举世闻名的科举制,还有杨广个人诗词造诣也是很高,大气磅礴,“修建洛阳”“迁都洛阳”、“修通运河”、“西巡张掖”、“开创科举”、“开发西域”等可以概括隋炀帝杨广一生所为。
杨广脚步太快,可是百姓跟不上,慢慢的,原本大隋盛世随着三征高句丽而动乱,就是这样一位帝王引发了一些列的背叛,外族乱了一些野心家乱了自己最亲信的军队乱了,这个伟大的帝王,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用上,由萧后(前面提到的萧贵妃)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仅仅四块木板偷偷葬在雷塘,后来有个诗人叫做罗隐做了一首诗: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杨广毁誉半残的帝王,但是不可否认,他无论文治武功,个人政绩还是后世贡献都可以算是皇帝里面佼佼者,但是很可惜,就这样一位帝王由于后人不断乱写,加上李世民不知道出于那么想法给个“炀”的谥号,就这样被人看成中国历史最荒淫昏庸帝王的表率。
如果有喜欢隋炀帝的可以看看《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蒙曼说隋》。杨广悲剧也是现在课本化历史,太过诋毁,想起中学历史课,到隋朝时候,基本就几章概况过去了。杨广雄才大略,杨坚和杨广都是很有能力的君王,遗憾的是杨广在摆脱他老子的影响之后,立刻急于表现自己的远见卓识和个人能力了。
征辽东从长远战略上来说不可谓不高明,和他老子杨坚一样,看透了朝鲜半岛上那些人的狼子野心以及对中原的威胁性,一句“但使子孙无忧”就确定了征乏辽东的必要性。
开凿大运河则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举措。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为庶人寒门中有才有能的学子开启仕途之路,让中原王朝的人才录用机制变得更加开明和科学。
兴建东都坐镇中原,利用地理中心的便利使朝廷对天下的控制极大改善,因交通和路程的缘故导致朝廷对地方控制力度削弱的情况得以改善,同时也加强了江南的开发,促进了南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和经济交流。
这些都需要一个有勇气,敢创新的王朝继承者,而不是杨勇这样一个守成之人。以杨坚的雄才大略,他肯定不甘心自己建立的隋朝只是以他留下的模样维持下去,肯定希望在他之后,他的继承者可以让隋朝更加强大,版图更加壮阔。
毕竟是他分化了突厥,给继承者留下了和汉武一样击溃北方游牧民族的机会;也是他和巴蜀少数民族建立了友好局面,让隋朝西部无战火之忧。正是在他手下,张镇周率水军威震琉球。
可以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杨坚把他能为隋朝做的都做到了,做好了。这样一个开国之君,从心理上自然要更倾向于崇尚开拓而不是安于现状只想守成的继承者。
杨广另外,楼上有位朋友说的到位,假如杨广肯耐下心多花些时间慢慢做那些大事,让天下有一个休养的过程,而不是急于求成的话,杨广绝对可以与秦皇汉武比肩,获得千古一帝的提名奖。甚至于哪怕他一生只做成其中一件,都可以流芳百世成为明君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