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大唐贞观四年 > 第126章(第1页)

第126章(第1页)

即使是在人类自以为基本掌控的领域,也概莫能外。disvery频道曾经播出过一个关于太阳的纪录片,说的是我们都知道的一些概念:太阳在核聚变,地球上的生物依赖于太阳能,石油是古生物在地下埋藏的产物,燃烧石油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带来温室效应。

这些,是个中学生都知道。不过让人耳目一新的是片中一位科学家的话。他说:石油实际上说白了是通过某种形式储藏的数百万年前的太阳能。整个太阳系有其自身的均衡条件,很久以来这个均衡都未被打破。然而现在,人类由于过于自信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短期内试图更多地占有这些储藏了几百万年的能量,破坏了这种均衡,而温室效应便是均衡被破坏后的结果。

有句话说的好,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ldo;明&rdo;,不仅在人文领域,自然科学领域也同样适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信什么、不信什么皆有判断。正因如此,我对于李淳风推演预言一事不做评价,相信各位都有自己的看法。

既然天命不可违,那么还是先做好眼前的事吧。

在李世民看来,当前的第一要务就是灭了高句丽。于是军队继续集结,同时他还下令在四川地区大量砍伐木材,用来制造军舰。

这两件事要说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却惹得川中地区鸡飞狗跳,一片怨声载道。

对于当时的四川人民来说,国家正规军队集结与自己干系不大,可是造船这事却实在是要命。因为这事儿纯属国家强迫你无私奉献:砍树、运送木材和造船统统不给钱,连饭钱都不管。至于有没有免税倒不是很清楚,不过以贞观年间的税负水平来说,造船的负担应该是远超过皇粮国税的。

更何况,四川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不少非汉民族的百姓也被征来干活,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于是那些原本就不怎么信奉孔子和孟子的人们纷纷扔下了柴刀,拿起了砍刀。

有人武装反抗,政府自然是要镇压的。于是,甘肃一带的驻军被调了过来。

一时间,天府之国内打得是乱七八糟,昏天黑地,难解难分。

打归打,船还是要继续造的。由于当时四川人并不擅长此道,造船的质量和速度都不能令人满意。中央有人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一项新的命令下发了:鉴于四川之人不擅造船,兹命令由精于此道的潭州(湖南长沙)人士代工,以减轻当地民众负担。

只是,减负实质上是一句空话,因为潭州人代工可不是学雷锋,他们是要拿工钱的,而同一份文件中也明确规定,工钱由四川人出。

老百姓们本就已不堪重负,实在是拿不出这些钱来。可是地方政府奉了上方严令,要迅速推广这一做法,自然是雷厉风行、不带折扣地向民间征收,以至于穷人卖屋卖地再卖儿卖女都无法应付。更糟糕的是,一些不法分子乘机囤积居奇,导致物价飞涨,民怨沸腾,社会秩序严重不安。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再来个官逼民反,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于是,李世民很快便得到了汇报。经调查研究,中央再次作出调整:潭州人代工的钱全部由政府承担,地方不得再向老百姓进行摊派。

唉,虽然实际意义不是太大,但总归是心理安慰吧。

这头李世民是一心一意想要对高句丽再次发动全面战争,可是朝中不少大臣对此都持反对意见,尤其是反对上面这种急于求成,不顾地方实际承受能力的做法。

老臣房玄龄,在撒手人寰的弥留之际,仍然念念不忘此事。他希望自己的最后一谏能够让皇帝改变心意。

一代良相房玄龄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最后时刻,不过这时的李世民和房玄龄都不在长安城中,而是在皇帝的新建行宫之一‐‐玉华宫内。

李世民自东征归来之后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而太医们开出的药方似乎收效也不大。于是乎李世民作出了寻求&ldo;金丹&rdo;来解决问题的决定。

大家都知道,金丹这玩意儿的威力基本只限于神话传说中,普通人指望用它来治病或强身健体恐怕只是内心的美好心愿罢了。可是,曾经嘲笑过前人迷信丹药的李世民晚年也开始迷恋上这玩意儿了,身体自然是好不到哪里去了,还有很明显的副作用:体内虚火旺,容易着急上火。

这时候,之前修建的各处行宫就成了李世民最爱去的地方。而当房玄龄病重的消息传来,与之相处半生且同病相怜的皇帝陛下立刻下令接房玄龄同来行宫修养,并安排专人日夜伺候着。

然而,感情虽然深厚,但是李世民东征之心已经无人能够改变,即使是老房,也不例外。

带着百般的无奈和惆怅,一直心忧国家的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在当年的七月病逝,享年七十岁,谥号文昭。

而这个时候,李世民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说来令人感慨:众多官员的力谏都无力改变他东征的心意,而他的身体情况却成功地遏止了他前进的动力‐‐他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根本无法再像以前那样,为出征做出全面的部署和积极的督促。既然老大都不再时刻关注此事,本来就不咋起劲的下属们正好也就应付了事。东征的准备工作在实质上停了下来,而四川的局面也逐渐安定,恢复了往日的情形。

第四十九章长河落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