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禄东赞的才能和机智却是有迹可循的。不用看他做得如何,看李世民的反应就知道。
李世民对禄东赞的外交礼节和出色的应对十分欣赏,认为是个难得一见的人才,在吐蕃国内定会有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为了结交禄东赞,为以后与吐蕃的交往铺好道路,李世民决定先来一次级别较低的和亲‐‐把琅琊公主的外孙女段氏嫁给禄东赞为妻。
对于这一美事,禄东赞却是婉言谢绝:&ldo;臣在国内已有妻室,乃先父母所定。糟糠之妻不下堂,臣不敢遗弃。何况此番本是为赞普求亲而来,现下赞普尚未成亲,做臣子的怎敢先娶?&rdo;
一番话说得义正辞严,有理有据,令唐太宗更加欣赏禄东赞的贤明,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此人日后必为吐蕃权臣。为了大唐的利益,无论如何都必须把段氏嫁给他!
盛情难却,在太宗的一再坚持下,禄东赞最终还是接受了这番美意。
心愿达成的唐太宗十分高兴,为表示对禄东赞的嘉奖和欣赏,又拜吐蕃大论(宰相)禄东赞为大唐右卫大将军,正三品高级武官。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正月十五日,文成公主在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的护送下启程前往吐蕃。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率领禁卫军从逻些城出发前来迎亲。双方于黄河源头附近的柏海会合。
为这次迎亲,松赞干布可谓做足了功夫:考虑到公主的生活习惯,吐蕃方面为她在接亲地修建了宫殿一座,而不是将她直接接进了帐篷;为表示尊重,松赞干布提前学习了唐朝驸马的礼节,并在见面后以此礼节拜见了老丈人家的代表李道宗;着装方面也进行了修改,不再是吐蕃的传统服装,而是改穿丝绸制成的驸马服饰。总之,为了表示吐蕃方面对唐朝的尊敬,以及尽量避免文成公主对新生活环境的不满并尽量消除思乡情绪,真正下足了功夫。
同时,松赞干布还特地下令,废除了原先往脸上涂抹红色颜料的习惯做法,并选拔贵族子弟前往长安学习儒家经典,努力向中华文化靠拢。
更为难得的是,松赞干布还努力改变自己原本较为暴躁的性格,一心一意去做个温柔体贴的丈夫。
送别了李道宗一行后,文成公主在丈夫松赞干布的护送下前往逻些。沿途,吐蕃百姓以自己的方式向这位新赞磨(王后)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一路上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据藏族流传下来的民歌所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了3800种谷物、5500种牲畜和工匠5500人。从这个数据上看,夸张的成分应该是有的。但对于吐蕃而言,文成公主的到来确实给它的精神领域和物质领域带来了两份意义非凡的重要礼物。
精神领域的礼物是佛教。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了堪称至宝的释迦摩尼等身像,以及大量的佛教经典。加之松赞干布先前迎娶的笃信佛教的尼泊尔尺遵公主(目前尚未能完全印证其真实性)的影响,佛教开始在吐蕃流传开来,逐渐取代了本土本教的地位,并与印度传来的大乘密宗相结合,形成了藏传佛教这一独特的佛教分支,对西藏产生了难以描述的深远影响。
物质领域的礼物是中原的各种先进工具、耕种技术和锻造技术。这就&ldo;好比&rdo;今天的美国向我们开放了所有重要软件的源代码和详细程序;日本向我们提供了全部电子产品的设计图纸;德国向我们展示了机械工业的核心工艺。这些帮助使得原本还比较落后的吐蕃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也带来了吐蕃国力的巨大提升。
文成公主抵达逻些后,松赞干布为她在布达拉山上修建了一座宫殿,即布达拉宫。不幸的是,这座于贞观年间建造的布达拉宫,早已毁于兵灾和火灾。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布达拉宫是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在其旧址上的重建,并已经过多次修缮。
此后,唐吐两方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吐蕃不断派人前来学习文化,并聘请汉族文人为吐蕃的政府文件在文字上把关润色,生活习惯也开始&ldo;渐慕华风&rdo;;而唐朝也引进了吐蕃的马球运动,原本是吐蕃独有的一些女性发型和化妆风格也在中原流行起来。唐人&ldo;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rdo;的诗句,正是对这些事件的真实反映。
这次两国联姻,看似很好很完美。然而谁又能料到,吐蕃将在接下来的两百多年间,成为一个对唐王朝的威胁超过东、西突厥甚至安史之乱的大患。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三十六章混混引出的&ldo;新&rdo;国家
从贞观十二年到十五年,唐太宗一直都处于非常忙碌的工作状态。高昌、吐蕃的事儿一件接着一件,还好总算是都处理结束了。
只是这些都是外部事务。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的一次发生在长安城中的未遂政变,却结结实实地给李世民敲响了一记警钟,也导致了一个本已消亡国家的再次出现。
说来好笑,一般而言政变都是某些野心家经过周密布置后的结果。可这次政变的主导者,却是一个典型的小混混式的人物。
当然了,一个普通的小混混也做不出来这等大事。我们这位混混,是原东突厥小可汗突利的弟弟‐‐阿史那结社。
阿史那结社跟着哥哥归降唐朝之后被封为中郎将,虽无实权,倒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位仁兄虽然身为突厥可汗家族的一员,却没有继承他们的豪迈与爽朗,倒是与汉人的纨绔子弟颇为相似,大事不敢做,欺男霸女、强买强卖的事是三天两头的发生,京城的烟花柳巷、茶坊赌场常常出现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