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贞观大唐录 > 第38章(第1页)

第38章(第1页)

后来李密反叛被杀,李世眅(徐世眅已经不再是这个人的名称了)作为李密以前的重要下属,不但没有极力开脱与李密的关系,反而主动上疏,请求朝廷准许他收容李密的尸体,重新安葬。

这一近乎谋逆的举动居然获得了李渊的批准。接下来竟然是更加大胆的行为。

李世眅带着一帮原先李密的旧部,穿戴隆重的丧服,以君王的礼仪把李密安葬在黎山之南。

这不是&ldo;反唐复李&rdo;么?朝廷居然没有反应?

朝廷当然有反应。

朝野上下全都感叹李世眅对旧主的忠义之情。

为什么李渊会容忍这样的行为?最主要的一点,李渊从李世眅把献土地的功劳主动归给李密的行为看出,此人一旦认定主人,就一定会忠心耿耿,至死不渝。

这种人,值得收服,为我所用!

事实证明,李世眅在后来讨伐王世充、窦建德的战争中紧密跟随秦王李世民,&ldo;战有功&rdo;。随后,李世眅又率兵先后攻破刘黑闼等人,被提拔为河南大总管,并在李孝恭、李靖平定江南的战斗中带军协助,立有大功。太宗登基后,任命他为并州都督。

第十七章目标:东突厥王庭!前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次气势磅礴的出击吧。

唐军旗开得胜,西方战线的任城王李道宗在灵州首战告捷,击败东突厥军队,俘获人口和牲畜数万。接着,出于对颉利的不满,东突厥小可汗突利和东突厥将军阿史那郁射等纷纷率领部众投降唐朝。

战局完全符合当初张公谨的判断,天佑大唐!

中央战线。公元630年春,大唐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自马邑出发,攻破颉利可汗王庭所在地定襄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太宗皇帝得知了李靖攻占定襄后感慨地说:&ldo;西汉李陵以五千步兵在沙漠中与匈奴大军血战到底,虽然最后力尽被擒,投降了匈奴,但仍可以凭借这一功劳永留史册;现在李靖仅以三千骑兵血战胡虏的王庭,并攻破定襄,这等功劳前所未有。当年,朕和颉利在渭水结盟,实在情非得已,迫于时势耳。如今李靖此功,足以洗刷朕当年的渭水之耻!&rdo;

颉利听到战败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唐军居然突然出现在自己领土内,而且一战即攻破自己的老巢。经过分析,颉利得出结论‐‐唐朝肯定是倾全国之兵,来和自己拼命了!否则,李靖怎敢孤军深入到这里?考虑到自己已是焦头烂额,四处受敌,罢了,还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把自己的王庭再向北迁移至碛口(内蒙古善丁呼拉尔),反正沙漠这么大,唐军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自己。

颉利对形势的判断后来被事实证明是个错误,致命的错误‐‐因为中原致命性打击的基本原则就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远遁大漠就可以躲过攻击了吗?还记得当年的霍去病么?匈奴悲歌:&ldo;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rdo;正是霍去病出人意料长途奔袭的后果。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让我们跨上战马,拔出战刀,劈开风雪,向着漆黑一团的大漠,前进!向着东突厥的王庭,前进!为了大唐边疆的长治久安,更为了汉家儿女的英雄荣光,前进!

颉利打算闪人先,可是手下和他的想法却并不一致。颉利的亲信、东突厥汗国的重要官员(大酋)康苏密携带着隋朝的萧皇后和杨广之孙杨政道投降唐朝。康苏密的投降进一步打击了东突厥的士气,军民上下都陷入了一种迅速弥漫的恐慌气氛中。

颉利得知这一消息,更是大惊失色。为防止老窝再次被端,他只能连夜再次将王庭迁移至铁山(内蒙古白云鄂博)。

东方战线,李世眅率军突破云中,在白道和东突厥军会战,大败已无斗志的东突厥军。接着乘胜追击,以归降的突厥人为向导,从白道直插东突厥新王庭所在地‐‐铁山。与此同时,经过休整的李靖大军也从定襄出发,两路大军从不同方向,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此时的颉利可汗身边还有数万部众,面对唐军的凶猛攻势,他们只能选择以退为进,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对方,等有朝一日东山再起。

于是,大忽悠执失思力再次光荣登场(不知是什么时候放回去或是逃回去的),就像三国演义中的蒋干一样,两次奉命出使,给君主带回的结果却是一次比一次更惨。他这次前往长安晋见李世民,主要传达两方面的意思:痛哭流涕地承认错误,请求大皇帝开恩宽恕;东突厥全国归顺中原,我(颉利可汗)本人也愿意前来朝见,不敢再有非分之想。作为回礼,李世民一方面派遣鸿胪卿唐俭前往东突厥慰问安抚,一方面命令李靖率军迎接颉利,做好接受投降的准备。

李靖与李世眅会师后,一起对当前的形势进行了分析讨论。他们都认为颉利虽然屡屡大败,但仍有不少部众,如果他这次不是真心归降,只是行缓兵之计,借机逃跑的话,极有可能在大漠北部再会合其他部落继续反抗。到那时,敌方位置偏远难觅,路途遥远又充满险阻,势将留下巨大的隐患。现在朝廷钦差在他那里,颉利一定认为我们打算接受他的投降,收兵回国,因此势必会松懈戒备。如果在这个时候乘机发动奇袭,一定能够取得难以想象的极佳战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