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去世后,武后与李治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李贤被立为太子。他也表现出了与母亲政见的明显不同,于是很快成为武后的下一个对手。对李贤不利的各种流言和政局接踵而来,他的下场是以谋反的罪名被废为庶人,并在流放地自杀。他生前留下了这样一首诗:&ldo;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rdo;他和兄长李弘成了最早的两个牺牲品,而在他们身后,两个弟弟也将迎来多舛的命运。
公元683年,高宗李治病逝,他和武后的第三个儿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由于在他之上曾有两个优秀的兄长,所以从没有人想到他会成为皇帝,他也明显缺乏作为一位君主的必备素质。但他的妻子韦氏却和武后属于同一类型,她对权力所表现出的热情远远超过自己的丈夫。即位不久,李显就将自己的岳父任命为宰相,在受到质疑和反对时,他回答说:&ldo;就算我把整个天下都送给他,又有什么不可以!&rdo;
李显的态度很快被报告给武后,于是李显在登上帝位仅仅一个半月后就被废黜,贬为庐陵王流放到湖北房陵。武后的幼子李旦受命即位,即唐睿宗。在武后的四个儿子中,长子和次子已经死去,三子被流放,四子在皇位上维持着名存实亡的权威。其他对武后政权构成威胁的李姓皇族势力已经基本被清除,许多亲王和公主以谋反的罪名被判处死刑或流放,余下的微弱力量根本不可能与她的强大势力相抗衡,幸存者只能忍气吞声或者卑躬屈膝才能获得暂时的平安。
突破一切限制
但正在这时,开国功臣李世积的孙子徐敬业打起拥中宗复位的旗号,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在起兵初期,由着名的青年才俊骆宾王撰写的讨武檄文却引起了很大轰动,并广泛流传于后世。这篇文章将武后与中国历史上最富阴谋而且祸乱宫廷的妃嫔们相比,并罗列了她屠戮亲人的种种恶行。檄文中充满了&ldo;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rdo;这样富有强烈情感渲染力的文辞,最后用&ldo;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rdo;这样充满煽动性的语句结尾,当武则天看到檄文后,不由得由衷赞美作者卓越的文采,并责怪大臣没有早日发现骆宾王这样的人才。但这场叛乱从军事实力到作战策略都很普通,武后在平定叛乱时显得胸有成竹,她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决定宽恕协从叛乱者,奖励抵制叛乱的人们。所以叛乱仅仅在三个月后就被剿灭,武后借机处决了一批危险人物。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她决定在京城采取恐怖政策。根据大臣的建议,她采用了一种名叫铜匦的容器,专供投入告发信之用,因此铜匦被铸造成特殊的形状,信件一旦投入便再也不能取出。
也许武后的本意并不在于制造恐怖空气,但铜匦的使用、匿名举报甚至是诬告信的泛滥以及周兴和来俊臣等酷吏的大显身手,却将这段日子变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恐怖的时期之一。酷吏们发挥最大的想象力去制造酷刑,官员们人人自危,只要遭到举报,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投入监狱,遭到最惨酷的刑罚,然后不得不按照酷吏们的摆布,招出他们所希望看到的供词,最后往往难逃死亡的厄运。在这次事件中被打击的人大多是中央政府中层以上的官员,他们被指控的罪名往往是叛乱,这也是最容易引起武后兴趣和警惕的罪名。在武后的纵容下,酷吏们越来越随心所欲,他们随意罗织罪名,制造冤狱,似乎所有人在他们的陷害面前都无济于事,已经失去权力的李旦也险些无法为自己辩白。但终于有一天,当他们的罗网撒向太平公主头上时,这位与武后性格相似并深受母亲宠爱的公主设法让武后了解到事情的真相,酷吏们随即被剥夺了权力并判处死刑。
武则天不愧是优秀的政治家,她利用这些中层官员达到个人目的,而当她自己的地位得到稳固,这些人也无法再发挥更大作用时,她常常显得不顾旧情。李义府也是这样一个呈现戏剧性命运的人,他因拥护武则天成为皇后而时来运转,成为政府最高层官员之一,但当他身居高位后,却很快显现出目光短浅而贪婪的本性,受到其他官员、宗族势力和民众的一致憎恶,最后被武后流放至边疆并在当地死去。武则天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善于吸纳人才和意见,她常常体现出对人才的极度渴望与宽容,许多时候她愿意听取激烈的批评,而她也总能很明确地分辨出这些批评究竟是善意还是恶意。在大臣们的建议下,她停止了许多规模宏大的宫殿和佛教建筑工程,因为它们被指责为劳民伤财,并会对她的统治产生不利影响。武则天经常显得喜怒无常,不久前还受到她信任的人很可能在不久之后就被处决甚至流放,而处理的依据往往只依赖她个人的判断。
在获取权力的同时,武后在私生活上也越发无所顾忌,一位名叫薛怀义的江湖货郎受到武后的宠爱,此后他恃宠而骄,行事愈发乖张。官员们无法容忍他这种肆无忌惮的行为,伺机在朝堂外对这位目中无人的男宠进行殴打,但当薛怀义向武后告状时,武后只是责备他不该去惹怒大臣们,并让他以后躲开这些人。从这种意义上说,此时的武后具备成功帝王们最优秀的素质之一,那就是将后宫中的恩宠与朝堂上的秩序截然分开,决不让家事与国事之间互相干扰,而这种干扰往往足以断送一个明智的帝王和一个稳固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