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那些女明星拍过风月剧 > 第116章(第1页)

第116章(第1页)

郑正秋创作方法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对观众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的,这又得归功于他长期的戏剧活动实践所积累的经验。

郑正秋在艺术上的追求始终是与抓住最广大观众联系在一起的。他不仅了解观众,而且善于引导观众。1925年他就提出了电影艺术的发展要分&ldo;迎合&rdo;、&ldo;适应&rdo;和&ldo;提高与改良&rdo;观众心理三步走。

他的创作正是贯彻着这一既定方针的,并由此构成了他的作品的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充满人情味,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第二,富有民族特色,走出了一条使源于西方的电影艺术迅速中国化的道路。

郑正秋的为人也颇可称道,他虽身居公司要职,又是负有盛名的导演,但他待人诚恳,尤其是对演员,他在导片时,对每一个戏的镜头,都不厌其烦的解释、示范,很使人折服。

令人叹息的是,他的身体太差,自幼多病。为治病,又染上了鸦片瘾,无法戒除。刚届四十,即已两鬓斑白,身体羸弱不堪。影界同仁习以&ldo;郑老夫子&rdo;称呼他。

1935年7月16日,郑正秋溘然长逝,年仅47岁。英年早逝,影坛为之震惊,同仁为之悲痛。明星公司为郑正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田汉挥笔写下挽联:

早岁代民鸣,每弦繁管急,议论风生,胸中常有兴亡感;

谁人舒国难,正公热水深老成凋谢,身后惟留兰桂香。

张石川:

张石川(1889‐1953),原名张伟通,字蚀川,因&ldo;蚀&rdo;含亏蚀之意,故后改为&ldo;石&rdo;。浙江宁波人。在张石川16岁时,父亲去世,后随舅父来到上海,在华洋公司当负责抄写的小职员。

他白天上班,夜晚则苦攻英语。1913年,被经营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美国商人依什尔和萨弗聘为顾问,从此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之一,他和郑正秋一样,对默片时代和30年代的中国电影,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首先,张石川作为一们电影事业家,曾亲手创办了&ldo;新民&rdo;、&ldo;幻仙&rdo;和&ldo;明星&rdo;三家电影公司,&ldo;新民&rdo;和&ldo;幻仙&rdo;出品虽然不多,却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22年创办&ldo;明星&rdo;后,他更是呕心沥血经营了15年,直到1937年公司场地被日军占据而关门。

其间,几多曲折,几多艰辛,他硬是凭着智慧、胆识、精明外加一点巧取的作风而闯了过来。&ldo;明星&rdo;的辉煌成果中,含有他的一份心血。

其次,作为一位电影艺术家,一位编剧、导演,其功也不可没。张石川一生约导演过150部影片,如此丰产的名导演是不多见的。

在这150部影片中,他导演的《难夫难妻》是中国故事片的开山之作;导演的《孤儿救祖记》以及随后一批妇女问题题材的影片使&ldo;明星&rdo;声名远扬,并对20年代中国电影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导演的《歌女红牡丹》是我国第一部有声片;他还曾导演过左翼作家编剧的《脂粉市场》、《前程》等片。这些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页。

张石川也极为重视研究观众的心理,但他只是为了更好的迎合观众,甚至是观众中庸俗的欣赏趣味。这与他既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实业家有很大的关系。&ldo;他拍电影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一个字:钱。&rdo;这就不能不有损于艺术的追求。

即便如此,要使自己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作品皆为广大观众所欢迎,也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也需要艰苦的努力和探索,而张石川对电影事业是怀有一种献身精神的。因此,他得以成为早期中国影坛上最成功的导演。

1937年,&ldo;明星&rdo;关门之后,张石川仍念念不忘重振&ldo;明星&rdo;的昔日雄风,后来竟不惜为日伪经营的影片公司服务,这是他历史上不甚光彩的一页。抗战胜利后,他曾被指控为汉奸,使他惊吓成病,从此一蹶不振。1953年病逝于上海。

邵醉翁:

邵醉翁(1896‐1979),浙江宁波人。原名仁杰,别号醉翁。1914年毕业于神州大学法科,曾任律师,1921年转入金融界,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自此一心从事电影事业。

作为一位电影事业家和导演,他在这两方面各有成就,尤其是前者。他经营有方,使后起的&ldo;天一&rdo;能与&ldo;明星&rdo;相抗衡,尤可称道的是南洋电影市场的开辟,&ldo;天一&rdo;在南洋拥有的观众为其他公司无法匹敌。

由于&ldo;天一&rdo;的诞生而带来的电影市场的激烈竞争,对电影事业的发展也是一种刺激和促进。作为一位导演,&ldo;天一&rdo;早期作品大多出自他之手。

虽然在导演艺术上,他并不是特别高明,但在挖掘新题材以吸引各阶层的观众方面,他有别人难以企及的敏锐目光。率先拍摄古装片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他所拍的古装片虽然制作比较马虎,但古装片这一题材从此经久不衰。这个题材的发掘是很有意义的。

此外,&ldo;天一&rdo;还培养和孕育了不少电影人材,当然,其中的很多人是离开&ldo;天一&rdo;后才走红的,&ldo;天一&rdo;未能留住他们并使之有用武之地,这与邵醉翁在电影艺术上不求精进有关。

但杜宇:

但杜宇(1897‐1972),贵州贵阳人,生于江西南昌,原名但祖龄。自幼学习绘画,尤其擅长美女和花卉画,故取艺名&ldo;杜宇&rdo;即杜鹃鸟之意。

13岁丧父,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但杜宇不畏艰难,闯入上海滩,以绘画为生。他所绘的美女月份牌大受欢迎,他亦因此而闻名。他的漫画作品经常见诸报刊。

1920年,但杜宇创办了上海影戏公司,并开拍长故事片《海誓》,从此献身电影事业,直至抗战爆发。其间17年,但杜宇共导演了30余部影片,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由他编剧并兼摄影的。

他所导的影片,有着自己的特色,即浓厚的唯美主义倾向。&ldo;在早期电影界中,摄影之美,但氏称霸一时,其得力于美术功底,实为重要原因。&rdo;著名导演程步高如是说。

但杜宇还以电影多面手而著称,他集编剧、导演、摄影、美工、布景、洗印等于一身,拍出多部影片,堪称一绝。他虽身兼数职,却从不马虎,对工作有着刻意求工、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于拍得不理想之处,总是不计成本重新拍摄,直到满意为止。

但杜宇特别勤于钻研和探索,在技术落后、条件简陋、资金有限的20年代,他因陋就简,开动脑筋,拍出了许多当时看来十分困难的镜头。

如拍《杨贵妃》时,需拍漫山遍野的逃难民众的镜头,却雇不起那么多的群众演员。但杜宇选择了农历七月十八日苏州乡民朝山进香,道路为之堵塞的机会,用远景拍摄,竟能以假乱真。

又如一次拍舞会镜头,剧情要求地板光亮照人,而影棚的地板却很粗糙,他令人用拖把将地板拖湿,摄入镜头后即晶亮透彻,饶有光泽的。

他总是用智慧,来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然而,但杜宇的影片也有着共同的缺点,由于他崇尚唯美主义,他的影片美则美矣,却远离现实生活,且欧化色彩浓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