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张骞是十三年前刘彻派往大月氏的使臣,那时刘彻登基不久,一心想要攻打匈奴,所以派张骞前往被匈奴人压迫已久的大月氏寻求联盟,若能说服大月氏,与其左右夹击,就能断匈奴一臂。
只是那时刘彻还是个年轻人,并没有考虑使臣如何越过重重敌境抵达大月氏再返回的艰苦。
张骞受命之后,带着百余随从向西进入河西走廊,被匈奴人擒获。匈奴大单于很是欣赏张骞,强留他下来,将匈奴贵女嫁给他为妻,威逼利诱想要让他投降匈奴,成为大单于的臣民,张骞不肯接受,在匈奴逗留十年之久才找到机会逃离。
但他并没有逃回汉境,而是谨记自己使臣的责任,继续了这场西行,可惜大月氏已经避难远走,张骞来到大宛,说服大宛国王派遣随从带他去寻找大月氏,期间他在西域了解到了各国的大致情况,包括安息帝国,大夏,甚至远至身毒国(印度)的消息,他都一一记录下来。
可惜这次收获满满的西行没有得到好结果,大月氏经历十年变迁,已经不是当初的情况,他们找到了水草丰美之地安居,不愿意再牵扯到大汉和匈奴之间的斗争里去。
张骞只能回返,他回返的时候路经他以为的羌人聚居地,但此时羌人已经被匈奴人俘虏为奴属,再次将他擒获送往大单于处,军臣已经病重,没有为难他,只是把他关了起来。
后来军臣病死,匈奴王庭内乱,张骞的匈奴妻子原本是匈奴贵女,十多年过去,家族失势,父母已死,她狠下心决定和张骞一起逃走。
张骞的随从堂邑父,是负责带路的匈奴降人,他西行前家人都安置在了长安,所以一直对张骞十分忠心,百余人的使节团经历两次被捕,已经死的死,降的降,最后张骞带回来的除了他的妻儿,竟然也就是这个匈奴向导了。
从边郡前往长安的路上,比张骞一行更快的驿使已经向刘彻汇报了情况。
刘彻几乎没想起张骞是什么人,但提到派往大月氏的使臣,他一下子想了起来,十三年前,他雄心勃勃想要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过往。
说实话,那时候他的战略很不成熟,也错估了大月氏的实力和胆量,张骞一去再无消息,他以为人已经死了,汉家帝王就是这么善于开解自己,没多久就把这事抛在脑后。
刘彻一时感慨万千,谁不喜欢忠心的臣子呢?张骞十三年辛苦跋涉,身陷囹圄,连他听了都十分动容,决定厚待此人。
木兰回到长安三日后得到天子召见,天子经常宣她进宫。又过了些天,她听天子提起张骞的事,她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十三年前她才三四岁,从她记事到现在的时间里就在吃苦,这位使臣实在是个很坚韧的人。
刘彻自然不是为了和木兰提张骞有多能吃苦,他就是有和臣子吹别的臣子的毛病,木兰立功的时候,他也经常拉着身边人谈论她的功绩,显得十分爱重这人似的。
木兰实在也算得刘彻目前的心尖尖之一了,天子自来就很喜欢在底层提拔人才,无论是提拔到后宫里,还是提拔在军中,他都对出身卑微的人给予了很大的信任,刘彻坚信人才是用不完的,但要自己能够发掘出来,而对于自己亲手发掘出来的人才,刘彻都是很大方的。
上次木兰大胜来到长安,刘彻尚且还有些矜持,这次凯旋,刘彻就差拉着她叫一声姐夫了。
虽然朕怕你死的早,不愿意把姐姐嫁给你,但你可以做朕实际上的姐夫啊!
不难看,但没有男子给人的英武气概,十六七岁的少年了,脸圆眼圆,看着清清秀秀的,像个小姑娘。不过想到这可能涉及自家姐姐另一层爱好,刘彻就没有再深想。
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刘彻对木兰的态度十分亲切,毕竟臣子是臣子,亲戚是亲戚。
又过了一段时间,木兰没找到适合的教孩子识字的先生,萧载反而带着王小娘上门了,王小娘不愿意耽搁萧载,她在汝阴侯那里受到的折磨虐待太多,让她觉得自己十分污秽,萧载不断地开解她,听闻木兰在找教书先生,他思前想后,决定让王小娘来应聘。
萧载把木兰拉到一边,小声地说了王小娘的现状,然后恳求道:“小娘通熟隶书,如今是隶书的天下了,让她教孩子是够用的,君侯赎买她的钱财还是由我出,只请君侯让她长留府中,待个两三年,再告知她钱已还清,到那时她也许就能接受我。”
木兰拧起眉头,这事不管是她还是萧载,都不觉得是王小娘的错,她父母悔婚将她卖给汝阴侯,她只是受了些苦,为何要觉得是自己的错?
她看着憔悴许多的萧载,郑重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