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犹太人的塔木德 > 第14章(第1页)

第14章(第1页)

历史上,在犹太人所遭受的各种歧视中,有一种特殊的歧视:即认为犹太人在天生的邪恶之外又格外怯弱。犹太人常被人称为&ot;懦夫&ot;,甚至被称为&ot;死人的孩子&ot;。

临终前几年,卡夫卡向友人忆及小学二年级左右一段惨痛的经历。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所谓的&ot;犹太小懦夫&ot;,他也竭力鼓足勇气,投身到孩子们的&ot;肉搏&ot;之中,但结果总是&ot;被打得半死&ot;。有一次,他鼻青脸肿、衣服破烂、哭哭啼啼回到家里,却被厨娘斥为&ot;罪犯&ot;。由于双重的精神刺激,他竟然患了一场大病。此后再看到别人打架,只好远远躲开,并从此种下&ot;莫名的&ot;、无法&ot;补赎或悛悔的&ot;、持续终生的罪感。参见雅努施:《卡夫卡对我说》,第96-97页。

有必要指出,虽然卡夫卡一生常常抱怨、指责和分析儿童时代各种&ot;存在性不安&ot;因素,但是,直到临终前几年,他对自己儿童时代社会上的反犹背景却几乎从不提及。当然,这其中涉及到卡夫卡家庭内部的宗教状况、父母的宗教态度及其对子女的宗教教育。然而,总的说来,其份量难以承受的犹太人问题,也许跟两位弟弟之死一样,是卡夫卡内心深处不愿触及的隐痛,被他&ot;压抑&ot;到无意识深处去了,成为卡夫卡身上一个&ot;问题中的问题&ot;。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在&ot;向死而生&ot;的绝境中,犹太人问题却在他思想上鲜明地体现出来。似乎在绝境中,他反而明确认同了那悲哀的犹太家园,虽然这家园并无任何安全、舒适和温暖,而只意味着永世的漂泊,只意味着&ot;被莫名其妙地拖着拽着,莫名其妙地流浪在一个莫名其妙的、肮脏的世界上&ot;。维利&iddot;哈斯编:《卡夫卡致密伦娜情书》,叶廷芳、黎奇译。海天出版社,1993年,第179页。

的确,卡夫卡晚年关于上述&ot;肉搏&ot;事件的回忆决非偶然。大约在同时,在&ot;向死而生&ot;的&ot;恐惧-渴望&ot;之中,在致恋人的书信中,他一再谈及犹太人的命运,谈及犹太人与生俱来的存在性不安:犹太人不安全的地位‐‐内心的不安全,人与人之间的不安全‐‐站在这一切之上就可以把事情解释得容易理解了:为什么只有握在手中、咬在牙齿间的东西他们才认为是自己所有的。此外,为什么只有触手可及的财产才使他们感到拥有生活的权利;为什么他们的东西一旦失去便再也找不回来,这些东西却在欢欣地永远告别他们,漂流而去。从根本想不到的方面也有危险在威胁着犹太人,或者让我们把危险二字去掉,以便表达得更准确一些:&ot;有威胁在威胁着他们。&ot;《卡夫卡致密伦娜情书》,第40页。[文中着重号为引者所加。]

他的认识不仅具有经典的概括性,而且格外透出切身的、彻骨的寒意,让我们阅读的人也跟随着他一道恐惧和不安:面对您[密伦娜]廿四岁的基督徒生涯,我的三十八年的犹太人生涯说道:……你三十八岁,已如此疲倦,这怎么可能是年龄造成的呢。或者说得更准确些:你根本不是疲倦,而是不安,是在这随处有失足之虞的地球上害怕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因而你总是双脚同时悬于空中;你不是疲倦,而是唯恐在这巨大的不安后面将有巨大的疲倦跟随而来(你是犹太人啊,知道什么是恐惧),而这种巨大的疲倦就像是痴呆的凝视,说得更好一些,就像卡尔广场后面的疯人院里常见的那样。《卡夫卡致密伦娜情书》,第60-61页。[着重号为引者所加。]

大约就在留下这些文字的同时,卡夫卡也留下那样一帧照片,据说是他一生最后几帧照片之一。照片上,他的眼神完全失去了早先时常透出的清澈,泛起一层&ot;疯人&ot;般的光亮,宛如正在被某种非人的、既非此岸又非彼岸的存在所逐,被甚么可怕、神秘而又无法摆脱的幽灵所吸干,被无法言说的巨大疲倦所压倒、所驯服‐‐正是海涅和他自己笔下的犹太人,半游移、半恍惚、半痴呆地凝视着。那悲惨的眼神既是凝视更是恐惧,既是巨大的疲倦,更是压倒一切的不安。

第五节&ot;最瘦的人&ot;

在卡夫卡关于童年&ot;肉搏&ot;的回忆中,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实:他在&ot;肉搏&ot;中总是难免惨败。这一事实把我们引向他与生俱来的另一份存在性不安,那就是他身心两方面的羸弱和敏感。

其实,在那封经典的《致父亲的信》中,卡夫卡对自己身上这一特殊气质已经作了客观的分析:我当然不是说,单单由于受了您的影响我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这样说未免太夸大了([尽管]我甚至倾向于这样夸大其词)。即使我在成长过程中丝毫不受您的影响,我也很可能不会成为您心目中那样的人。八成我会变成一个羸弱、胆怯、迟疑不决、揣揣不安的人……《卡夫卡小说选》,第510-511页。

而这种素质,正如我们在第一章所看到,多半来自卡夫卡母亲一方,即来自所谓&ot;洛维家族&ot;。用卡夫卡自己的话说,洛维家族的人&ot;神经过敏,富有正义感,但时常又显得局促不安&ot;。我们还记得那位&ot;乡村医生&ot;舅舅西格弗里特,他对卡夫卡影响很深。一般认为,后来卡夫卡的重要作品《乡村医生》,即以这位舅舅为素材和背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