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明还向大家强调了三军配合和立体作战的重要性。尧明列举了很多的陆空配合和海空配合的战例。对在座的各位来说,这些尧明剽窃的战例,都是精美绝伦的&ldo;假想战例&rdo;。烽火和众人使劲地按住眼珠子,争取不要再蹦出来。尧明也不为已甚,在大家无法按捺的时候,不断地叫秘书端点凉水上来。
空军军备会结束总结时发现,空军的项目开发经费将大幅度增加,因为要加快开发一系列新技术。飞机的对战试验也将成倍地增加飞机的研制费用。但空军的装备经费却一定程度地减少了,主要的因素是删除或限制了很多不具备优势的机型,减少了飞机配备种类。
按照这种模式发展下去,德国空军的技术储备将全面超越其他国家,尽管空军的现役装备的规模受到了限制。
尧明指出,必须加大空军的建设力度,最重要的不是立即生产出多少飞机,而是形成高质量的飞机以及空中武器设计储备,以及大规模飞机生产制造的能力。为了保证德国的空军优势,尧明要求加强对空军武器设计和配置的保密力度,以及对空军武器产品的出口管制。当时德国为了赚钱,竟然将德国速度最高的战机,先进的he100飞机的设计卖给了日本和苏联。
为了节省军费开支,尧明还忍痛下马了一些军用运输飞机项目。同时,尧明建议由国家融资,加大对民用型运输飞机的生产,并支持民用型运输飞机的出口。这些民用飞机可以在战争时期被征调为运输飞机,相应的生产线可以在战争期间用于军事飞机的生产。由于机制改革,军事飞机研制公司和飞机制造公司已经剥离,飞机制造公司可以暂时把精力集中到民用产品上,争取使德国成为最大的民用飞机输出国。为此,尧明批准了对德国民用飞机出口进行秘密的退税补贴,强行帮助德国飞机制造业提高竞争力。
军备之陆军建设(上)
(不喜欢武器知识的读者请跳过)
简短的休会后,军备会议进入陆军项目。在原时空的二战期间,德国陆军在欧洲战场上创造了战争神话。德国陆军利用&ldo;闪电战术&rdo;和机械化作战,纵横欧洲,取得了多次连续的战役胜利。这个连续胜利的记录一直保持到对苏联的战争。在苏联战场上,恶劣的气候,宽大的战场幅度,苏联的坚城防御策略,来自于苏联的亚洲部队的增援,美国对苏联和大英帝国的战争经济援助,苏联本身强大的工业能力和武器制造能力,以及苏联以&ldo;人民战争&rdo;的形式进行的&ldo;人海战术&rdo;,再加上为了支持由意大利开拓的北非战场,德国分散了兵力和后勤,这诸多的战略因素加在一起,终于拖垮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战车。
轴心国联盟在战略上的配合失误是这个侵略性联盟最终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中日本的战略失误更是最关键的因素。日本在德国-苏联战争的关键时刻,与斯大林秘密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让苏联得以调集大量亚洲部队加入欧洲战场。日本还在1941年贸然袭击了美国,使得美国全力以赴地直接介入二战。意大利作为轴心联盟的重要成员,虎头蛇尾地开拓了欧洲巴尔干地区战场和北非战场,却连连失利,最终在北非惨败在英军手下,使得德国不得不分兵北非。
不管二战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德国的陆军被理所当然地评为二战期间最强大的陆军。在1936年,经过纳粹从1933年上台后的多年扩充,德国陆军也许还不能算世界第一,但绝对是世界领先水平。
烽火听到原时空二战失败的教训后,宁可死也不会与日本合作。相反,烽火不断催促尧明,到外面去抛头露面,作个&ldo;人&rdo;样。无非是想拉拢美国,将美国当作德国的最大靠山。
在步兵用枪械方面,当时德国正准备在陆军大量配置高发射速率的自动武器subachegun(手提轻机枪)。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大量配备次机枪的国家,专家们期望这种武器大大提升德国步兵战力。但尧明心目中的步兵武器是却是德国人在原时空1944年发明的sturwehr44冲锋枪。
这两者的差别主要是子弹的膛速和穿透能力。冲锋枪的有效射击范围达到了300米,并可以穿透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任何适合步兵佩戴的装甲。根据尧明的建议,需要立即立项开发冲锋枪,并限制了次机枪的配置数量。
在便携式步兵火炮问题上,尧明肯定了德国的无后坐力炮和拍击炮方案。这将大大提高陆军的机动性和战力。但尧明仍然认为现有的这两款武器太重了,需要不断改良。
在当时,德国在火箭技术方面已经有了很多储备。相对来说,便携式步兵火箭筒的设计简单,火箭弹头也适合于大规模布置。但火箭筒精度差,有效作战距离比无后坐力炮近,在尧明的眼中,是一种靠步兵生命换取武器成本的方案。
当时德国已经设计出了多管火箭炮,并在军队中进行了配置。德国是世界上首先使用多管火箭炮的国家。多管火箭炮的精度奇差,属于狂轰滥炸型武器,是资源紧缺的德国无法大规模配备的。相反,原时空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车后来居上,变得非常有名,特别是在攻击柏林的战役中,喀秋莎火箭将漫天的炮火倾泻到这座美丽的城市。
尧明对火箭筒,多管火箭炮和多管火箭炮车都很不感冒‐‐这类武器更适合资源丰富而草菅人命的苏联。因此尧明首先停止了在德国陆军中布置多管火箭炮,并要求立即回收已经布置的多管火箭炮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