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表达。
这是一个表演系学生常常被考到的问题。
很多影视类的小说经常拿方法派跟体验派来作为矛盾冲突。崇尚方法派的同学跟崇尚体验派的同学互相掐架、然后主角横空出世,震惊众龙套。体验派这种路子实在对众口味,因为它最主要看天赋,基本走这个路子的都是具有主角性质的妖孽。而方法派呢,一听就知道,用方法演戏,假的慌,大家就没那么喜欢。所以在小说里,体验派的童鞋通常有趣多彩,是主人公的好朋友们,而方法派的同学一般是配角中的配角,傻B居多,用来衬托主人公多么牛B。主角则是学贯东西,就算一开始不是后面肯定会是。主角则是学贯东西,吃透两派精华的大牛,低调沉稳有内涵,不爱装B却总被撞B,不爱踩人却总被踩人,不爱打脸但总有脸伸到他手心里去。
这样的主角谁不爱?!
咳咳,好吧……
跟小说里不同。事实上每个学表演的学生都会在艺术学校里融合这两种方法进行学习。
要有外在的表现形式,也要有内心的代入质量。
方法派的技能能让你做出一个最悲惨的哭泣的表情,但如果你内心并不难过,这就是假的,反而让人发笑。
体验派的效用则是让你走进人物内心里去找到某种相契合的地方,然后将自己代入。
(这么写感觉体验派就是比方法派要厉害!)
……
姑娘的表演经验并不丰富。而且演过的两个角色设定都比较粗糙,有的只需要单纯的发疯,有的只需要简单地念台词,很明显地走不进人物内心。也没上过专门的表演班,没学过面部肌肉控制这样的技能,可以硬生生地把眼泪给挤出来。所以完全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在自己并不难过的时候流眼泪——因为剧本上写的是他转身,发现念慈躲在树后正对着他泪流满面。
“师师?”
刘妈妈捧着一杯牛奶推门走了进来。
上学加工作,再加男朋友!
刘妈妈有三个多月没跟女儿见着面,这回女儿来魔都面试,这才得见。
自然是各种想念关怀加碎碎念。
幸好的是姑娘这半个来月被男朋友伺候地白白胖胖地,否则还得加上一通抱怨。
“哎,妈。”她扭头叫了声,准备把牛奶接过来。
“别,烫,先放放。”刘妈妈阻止了声,把牛奶放在桌子上。
瞟了一眼,道:“还在看呢?”
“嗯,后天就要试镜了,我没把握。”她不着痕迹地颤了颤睫毛。
刘妈妈没注意,只点点头道:“还有一天呢,别睡太晚,当心熬坏了身子。”
“嗯,好。”
“啪啪啪。”刘妈妈转身往外走。
走到一半,扭头停下道:“哎。你男朋友,叫什么来着?”
“数叶。”
“哦。这名字儿够奇怪地,一时间还没记住。”刘妈妈弯着眼睛又走了回来。
坐在她的床头,“跟妈说说你们怎么好上的?”
“哎呀,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么?”
“妈还想听听。”
“我这儿有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