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中秋。
木石村的日头一天比一天短。
晚来早走的。
关家一家人全部吃完了早饭,这日头也不过是刚刚升起的节奏。
最忙的阶段过去了。
自然大家的节奏慢了下来,关四郎开始招呼几个弟弟们找乐子了。他们打算去河里游泳。
再晚天冷了就真的游不了了。
工作娱乐都不能少。
李冬儿对于他们去玩没什么意见,只叮嘱了关四郎要看顾好几个弟弟就放了几头神兽出笼。
儿子能休息,李冬儿却还没办法停下脑子的高速运转。
头天她拿着五郎的收支账本看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这一两年关家几乎别要都什么进项。
稻种要留种,小猪也一样要留种,几乎都是不能卖的。
京城里酒楼开起来,菜谱她提供,食材方面至少在今年是只能提供一小部分的。
而且提供食材的这个钱也不是直接到她手里,赵匡胤这个雁过拔毛的,会不会克扣都不好说。
这几百号人养着,没有进项,可真得不是开玩笑的。
现在有家底还好说,等真花得差不多了,就该焦虑了。
还是不够土豪啊!李冬儿感慨。
于是她拉了关羽长,陪她在书房里梳理整个木石村的产出。
李冬儿拉了一张大纸,一项一项的自己过了起来。
进项之事没解决,却是发现了另外一个bug。
作为一个希望能够达到自给自足的实验性生态基地。这里面还缺了一个环节。
农林牧副渔中的渔。
后世说农业,说三农,一般所指的是农林牧副渔。
五者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得到最大的增益。
【农】指农业,在她木石村这里,也就是水稻麦子是重中之重。
其他的饲料研究,绿肥和蔬菜园艺在玉米番薯土豆之类没有引进之前,发展余地不大。
现在木石村只有一项,一大项,占城稻的种植。
只要能亩产能达到二石以上,这事基本就妥了,把稻种从赵匡胤那边推广出去,明年东京京郊早稻增产就是必然的了。
待到后年,稻种充足,整个宋国都普及也是可能的。
起码大家也得二分温饱。
稻种杂交改良之事留十来亩地自己慢慢折腾,就是个水磨功夫,急不来。
麦子她也没啥好主意。后世良种都是杂交出来的。
她现在还没有这个条件收集各地麦种来做实验。
所以主要还是要看占城稻的成熟期,如果收割时间能够提早半个月左右,加上播种时间控制得宜。
先在宋国疆域的河南河北地区,推行一年两熟的稻麦轮作,老百姓家里的余粮起码多一大半。
【林】指林业,主要就是培育、保护和利用深山林木。
这个到目前为止她也就弄了点蘑菇试验着,大马山说实在的够不上林业的级别,但就算这样,她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去开发大马山里的出息。
这附近能买的人都被她买回来了。
现在国内全是一片风平浪静,大家开始休养生息,到了明年,只要不打仗,缓过来,也没什么卖身的难民了。
只能寄希望于官家后面汇总了其他地方的人再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