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又有了进一步的推论‐‐
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ldo;人&rdo;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
这是多级跳跃思维中的第二跳,也是最关键的一跳。这也是鲁迅对中国人的生存境遇的最重要的概括与发现,与《狂人日记》里所说中国历史是一部&ldo;吃人&rdo;的历史的论断与发现,属于同一等级,都需要从鲁迅整体思想体系中去理解。这里要稍微多说几句:如我们在第八讲中所说,鲁迅思想的核心是&ldo;立人&rdo;,并指明&ldo;立人&rdo;的根本在&ldo;尊个性而张精神&rdo;,也就是说,人的个体生命(真实的具体的个别的个体的人,而非普遍的、观念中的人)的精神自由是&ldo;人&rdo;之成为&ldo;人&rdo;的本质,是衡量是否具有&ldo;&lso;人&rso;的价格&rdo;的惟一的绝对的标准。只要人的个体生命还处于物质的,特别是精神的被压抑状态,没有获得个体的精神自由,人就没有根本走出&ldo;奴隶&rdo;的状态。他以此考察中国社会历史与现状,就得出了本文所说的&ldo;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lso;人&rso;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rdo;的结论。‐‐这是任何一个中国人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都能体会、感受到,而无须论证的,只是看我们敢不敢正视。
鲁迅是反对一切&ldo;瞒&rdo;与&ldo;骗&rdo;的;他还要我们正视:中国人更多的情况下,是处于&ldo;下于奴隶&rdo;的状态的。他举例说,在中国历史中,老百姓经常受到&ldo;官兵&rdo;与&ldo;强盗&rdo;的双重&ldo;杀掠&rdo;,这时候,就很容易产生希望&ldo;有一个一定的主子&rdo;,制订出&ldo;奴隶规则&rdo;,以便遵循的心理:这与前文&ldo;当了奴隶还万分喜欢&rdo;的心理是一脉相承的,而且还有发展:身为奴隶,却希望建立稳定的&ldo;奴隶秩序&rdo;。‐‐鲁迅行文至此,发现了这样的奴隶心理,他的心情不能不是沉重的,他的笔调也愈加严峻。
以此观照中国的历史,所看到的竟是中国人的悲惨命运:在五胡十六国、黄巢(唐末)、五代、宋末、元末与明末张献忠时代,&ldo;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rdo;,百姓反不得安宁;&ldo;纷乱之极之后&rdo;,有人&ldo;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rdo;,反而&ldo;叫做&lso;天下太平&rso;&rdo;。由此而推出的自然是这样一个&ldo;直捷了当&rdo;的结论‐‐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种循环,也就是&ldo;先儒&rdo;之所谓&ldo;一治一乱&rdo;。
这是本文&ldo;跳跃性&rdo;思维的第三级跳,第三个重要发现:它是对中国历史的又一个意义重大的概括。看起来这好像讲的是历史循环,其实质意义是强调,中国人在历史上从来没有&ldo;走出奴隶时代&rdo;,区别仅在于是&ldo;暂时做稳了奴隶&rdo;,还是&ldo;想做奴隶而不得&rdo;,&ldo;始终是奴隶&rdo;这一本质是没有变的。‐‐这也就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鲁迅的这一论断的另一个含义是,鲁迅赋予&ldo;先儒&rdo;(实际是孟子)所提出的&ldo;一治一乱&rdo;说以新的意义:不论是&ldo;乱世&rdo;还是&ldo;治世&rdo;,都是&ldo;主子&rdo;(少数统治者)对&ldo;臣民&rdo;(大多数老百姓)的奴役;中国历史上的所谓&ldo;作乱人物&rdo;(例如前文所说的张献忠),就其本质而言,都是给新的&ldo;主子&rdo;(例如取代明朝统治者的满清统治者)&ldo;清道辟路&rdo;的,或者他们自己成为新的统治者(例如历史上的刘邦、朱元璋)‐‐鲁迅对中国历史上的&ldo;作乱人物&rdo;(其中有些是&ldo;农民起义&rdo;的领袖)的这一尖锐批判,虽不是本文的主要观点,也是发人深省的。
以上这一大段,是本文的主体,通过三次思想的跳跃,提出了对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与历史的三个重要的概括与判断,是充分显示了鲁迅思想与文章的批判锋芒的。
&ldo;现在入了那一时代&rdo;一问,把文笔转向了现实,也即本文的第三个层面。
鲁迅先以退为进:&ldo;我也不了然&rdo;;然后指明现实生活中尽管人们都&ldo;不满&rdo;于现状,但无论是知识分子(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还是普通百姓,所走的路却或是&ldo;复古&rdo;,或是&ldo;避难&rdo;,其实质都是在&ldo;神往&rdo;于&ldo;暂时做稳了奴隶&rdo;的时代。这言外之意是清楚的:&ldo;现在&rdo;正是&ldo;想做奴隶而不得&rdo;的时代,而且人们丝毫没有彻底&ldo;走出奴隶时代&rdo;的要求与愿望。‐‐面对这样的现实,面对这样的国民,鲁迅无法掩饰内心的绝望与悲凉。
于是,又反弹出挣扎的呼喊:两个反诘句,向每一个读者,也即中国的知识分子与百姓,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不满于现在,难道就只能像古人与复古家那样,神往于过去吗?
这一反问,就逼出了新的回答,另一种选择:人们不满于现在,无须返顾过去,还可以向前看:&ldo;前面还有道路在。&rdo;
行文至此,文章退进出入,曲折有致,蓄势已满,终于喷发出震天一吼‐‐
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这一声呐喊,其意义不亚于当年的&ldo;救救孩子&rdo;,把一种全新的思维、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中国人民、中国的知识分子面前‐‐不再是在&ldo;做稳了奴隶&rdo;与&ldo;想作奴隶而不得&rdo;的历史循环中做被动、无奈的选择,而是自己创造出一个&ldo;彻底走出奴隶状态&rdo;的全新&ldo;第三样时代&rdo;;不再仰赖什么救世主,而是依靠全新的一代:&ldo;现在的青年&rdo;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