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边境山地丘陵盘结,地势上易守难攻,自此地北上百里便能看到一副辽阔而壮丽的画卷。
画卷中黄沙与绿草交织,星星点点的绿洲养育着成群的牛羊。
这里,生活着一批具有独特信仰文化的游牧民族,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繁衍生息了上百年。
自古以来,中原文明为了抵御外敌侵略,在这片土地上修建了城关与堡垒。
卫青、霍去病此等旷世奇才,曾主动出击,打破敌我对立的平衡。
当然,和平时期也不乏两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联姻,以此寻求化解民族矛盾的方法。
然而,数百年的纷争与和解后,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尽管双方都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再好的方案,也抵不过时间与人性的变迁。
总会有自认天之骄子的统治者为了一己私欲,为了无法填补的野心,将两个民族推向战争的火坑。
如今鲜卑三大部族联合一起,精锐之师共计一万五千人,如果再算上后方可征战的民众,有几分檀石槐全盛时期的样子。
可雁门边军呢,还不足一千人,就算加上温潜带来的一千人马,与鲜卑的实力也有着天壤之别。
温潜来到雁门不仅受到各种礼遇优待,两位曲长还强烈推举他接管雁门的边军事务。
可温潜认为自己一没经验,二没实力,所以一再推辞。
“伯渊,你莫要拒绝。”
张辽得知此事后比两位曲长更加积极,直接来到营帐中劝道。
“你来之前,这里孤立无援,将士甚至准备为国捐躯,如今朝廷没有援军,各郡县人人自危。你为他们带来的希望和勇气,万万不可将此扼杀。”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张辽对温潜有了一种莫名的信任。
温潜自认面对两个曲长都有足够理由回绝,可轮到张辽的劝说,竟如鲠在喉,说不出半个不字。
要知道张辽本受吕布命令在天封苑练兵,恰恰是因为温潜的激励才会抗命来到此地。
如今不仅以温潜马首是瞻,还将所训练的骑兵交于手中,面对此等深情厚意,温潜实在无法拒绝。
此时在一旁的王凌也点头认可道:“伯渊,既来之,则安之,真不需要考虑那么多是非。如今敌我实力悬殊,能多救一个是一个,能拖延一天是一天。”
尽人事,听天命,谁也不认为温潜能够凭借这些残兵败将和鲜卑过招。
只是大家需要温潜这样一个主心骨来抵挡心里的畏惧。
“好,潜能力衰微,但凭一腔热血,不负众位期望。”
温潜并非优柔寡断的人,只不过往常做决定都是和田豫一起,如今没有可以参谋的人,当然要多加思虑。
“辽愿鞍前马后,任凭调遣。”
张辽虽然与温潜接触时日不多,可对于温潜治理天封苑的能力还是相当了解。所以当听到温潜答应下来,也为家乡感到幸运。
王凌也学着张辽的样子深深一拜去,“俺也一样。”
温潜也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福是祸,只是将两人扶起后平淡的说道。
“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眼下敌我情形不明,首先要做的就是细细的探查一番。
“一方面和程曲长统计城内的兵力,武器、战马和粮草,看看我们到底能拉起多少队伍,另一个需要派出骑兵侦察一下鲜卑的现状。”
温潜做事从来都是认真细致,从不打无准备之战。”
“诺。”两人异口同声的回道。
温潜知道这两件事都不是一时能够完成的,如此一来能够留给自己时间去筹划。
眼下温潜最担心的反而是温骏和卫图所押运的马匹是否安全抵达了幽州。
这一票生意接近三千战马,涉及着天封苑最缺少的铁器和兵器。
等到两人走后,温潜缓慢的揉着后脑勺,想要在席上休息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