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在胤礽醒来,与胤礽提及此事时,父子二人险些起了争执。
“胤礽,明日你随大臣由句骊河先行回宫吧。”康熙是这么说的。
“皇父呢?”胤礽揉了揉还有些犯困的眼,含糊的问道。
“朕还要去一趟宁古塔将军处。”其实这是之前就决定的事了,只是之后胤礽受了伤,这件事也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儿臣随皇父一同前往。”胤礽一听,立刻从迷糊中清醒过来,坐直了身体,一脸的倔强回视着康熙。
康熙替他将衣服拉好:“你身子还没好,回宫里让御医好好瞧瞧,肩胛处受伤可不是闹着玩的,况且还是被火绳枪伤到的。”
胤礽抿了抿唇,有些不情愿。
“听朕的话,免得朕担心。”
“可是儿臣也担心皇父啊!”胤礽咬着唇,难得的在康熙面前声音有些大。
“……”康熙愣了愣,看着眼前这个一脸担忧的胤礽,许久,才伸手摸了摸胤礽的脑袋,温言道:“别担心,朕答应你,会早些回来。而且必定毫发无损。”
“……”胤礽还是咬着唇,不说话。
“而且,就如你担心朕一样,朕也担心你啊,傻孩子。”他微笑着,凑到他耳边这么说。
温热的呼吸喷吐在他的耳边,带来阵阵酥痒,胤礽缩了缩脖子,耳朵微微红了,态度也渐渐软了下来。
“……那,皇父一定要说到做到。”一定要早点回来!而且毫发无伤的回来!他晶亮的眼里这么说。
“嗯,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两人击掌为誓。
四月二十日,胤礽先随官员从句骊河大路还宫,次日,康熙前往宁古塔将军处。
四月三十日,胤礽回到宫中,同日,康熙返京回宫。
回宫之后,康熙的精力却被台湾一事分散了,将该交代的交代下去后,便将心思先转移到了台湾方面。
而胤礽却由于前阵子刚刚亲身经历了火绳枪和燧发枪的威力,如今对这些东西极具兴趣,若不是每日还会与康熙一同进晚膳,估计连晚膳时间都会泡在毓庆宫。
之所以一直呆在毓庆宫,是由于他将翰林院里的一名年轻人请了过来,这名年轻人,对这一类东西很擅长。
那个人的名字叫戴梓,字文开,是个汉人,浙江仁和人,如今他就在翰林院供职,是名侍讲。
这几日,胤礽一直跟他呆在一起。
而他之所以知道这个人,是在与康熙一起用膳时,康熙提及的。大概是看这几日胤礽天天在研究燧发枪的缘故,康熙便说起十九年的时候,康亲王推荐了一名有才之人,通兵法,还善于制造兵器。
胤礽一听,眼睛便亮了,当时就征得康熙同意,次日便着人将戴梓找了来。
戴梓果然是个人才,在看过胤礽带回去的燧发枪后,次日便将自己发明的连珠火铳带了过来,并将原理与使用方式都讲解了一遍,胤礽一时将他引为天人。
连珠火铳,是由火铳改良而来,外形有些像琵琶,它将火药与弹丸贮存于枪托之中,一共二十八发,有两个铳机,相互衔接,扳第一机时,火药及弹丸自动落入筒中,第二机转动,摩擦燧石,点燃火药发射弹丸。
这种连珠火铳制作的十分巧妙,不仅解决了以往火铳用火绳点火时易遭风雨影响的问题,还能够连续发射,只能用一个字“妙”来形容。
“戴大人,这连珠火铳如此厉害,如何没能在战场上广泛使用?”若是在战场上使用的话,相信那些沙俄压根不敢进犯他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