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弟子规关于教育孩子感悟心得体会 > 第一节 培养孩子的孝心从与父母的日常应对开始(第1页)

第一节 培养孩子的孝心从与父母的日常应对开始(第1页)

培养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的德行,而德行的根本就在于孝道。所以,《弟子规》在开篇就提到“首孝弟”,而从这一节开始将详细叙述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其实,培养孩子的孝心就从他与父母的日常应对开始。这一点,为人父母者不用有任何的怀疑。

父母呼,应勿缓

我们都有过招呼孩子的经历,面对我们的呼唤,孩子是怎么回应的呢?

《弟子规》“入则孝”这一节一开始就提到“父母呼,应勿缓”,也就是说,父母呼唤孩子时,孩子应该及时答应,而不能慢慢吞吞,甚至是听到了也不答应。

做父母的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小事。其实,教育孩子无小事,任何一个点用好了,都会让孩子受益无穷;相反,如果用不好,孩子可能就会因为一点小事、一个小细节而跌个大大的跟头,甚至会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可以想一下,今天的父母和孩子是否已经“换了个儿”?也就是说,父母呼唤孩子,孩子不答应,“很正常”!或者孩子很有情绪地回应:“干吗?”好像也“很正常”。还有比这“更正常”的就是,孩子呼唤父母,父母倒是恭恭敬敬地答应:“哎,什么事?”

这样的现象几乎在每个家庭中都发生过,甚至是一再发生,而且将会一直发生下去,直到父母醒悟的那一天。如此下去,父母将不是父母,孩子将不是孩子。正如一句话所说:“孝子,孝子,孝顺儿子!”现在的父母,不正在“担当”这样的“角色”吗?

其实,每一个正常的孩子在面对父母的呼唤时,都应该这样回答:“妈妈(爸爸),请问您有什么事?”这样的回答必须是及时的,态度必须是恭敬的。如果孩子离父母比较远,听到之后,要先回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回应的同时要快步走或跑到父母的面前。

真正接受过《弟子规》训练的孩子会做得更好,他们会在回应父母的同时给父母鞠个躬。很多没有接触过《弟子规》的父母可能感到很诧异,认为这纯粹是多余的。其实不然,如果你有机会真正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这是事实,而非我在这里杜撰。了解的方法很简单,借助网络搜索,就会发现《弟子规》里有一个不一样的智慧世界。

“父母呼,应勿缓”,其实是孩子对父母的一种态度。

一个人的道德学问是从他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的。所以,孩子对父母的讲话态度将对他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他对父母有真正的孝心,有恭敬心,他的道德学问的根基就能扎得很深;如果他对父母没有这份恭敬,没有这份孝心,那么他就会有傲慢心,这会毁掉他的人生。真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里提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能做到“正心”,他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正心”需要“诚意”,“诚意”需要“致知”,“致知”需要“格物”。所谓“格物”,就是革除孩子的物欲,革除孩子的坏习气。不耐烦、傲慢就是孩子的坏习气。所以,教孩子对父母呼唤的应答就是为他“正心”。可见,要想获得大学问,必须从小处入手。

今天,还有几个孩子能恭恭敬地应对父母的呼唤?还有几个孩子能从内心深处恭恭敬敬地与人打招呼?所以,不要再认为这是个小事了,也不要再对孩子降低教育的标准了。如果还不重新认识这件事的话,孩子一代不如一代,将会是板上钉钉的事。

当然,要想让孩子做好这件事,需要父母来教。如何教?

言语方面的训练是一方面,而且这一方面的效果很有限,因为这是“说教”,孩子是不愿意听父母“说教”的。那么,怎样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呢?那就是父母的“表演”。这里的“表演”二字打上了引号,是表示强调,不是让父母随便“演”,而是从内心深处对自己的父母有孝心、有恭敬心,然后给孩子“表演”出来。所以,当家里的老人在呼唤我们的时候,我们要赶紧过去,恭恭敬敬地说“爸爸(妈妈),请问您有什么吩咐?”即使我们现在表演得不好,但只要坚持,就一定会自然的,因为“习惯成自然”。可能有的父母会说:“我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们要教育孩子,因为我们也应该对老人尽孝,没别的。难道这两点还不足以让我们这样做吗?当我们真有了这样恭敬的态度后,这种气氛就会感染孩子,良好的家风就形成了。在这样的环境熏染下,孩子还会对我们不恭敬吗?

他想不恭敬都很难。

当然,对于另一半的呼唤,我们也应该做到“应勿缓”,这样,做先生的、做太太的还会因为对方不回应或回应不及时而发火吗?不会了。争吵少了,家就和了,所谓“家和万事兴”,全家人将会受益良多。

还有,做父母的,再面对孩子的呼唤时,不可再像以前那样了:“儿子,你有什么事?”我们是长辈,孩子是晚辈,晚辈要恭敬长辈,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也是应该的,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所以,父母要成全孩子的这份恭敬心。

如果孩子说:“妈妈,你来一下!”我们要不要过去?当然不能过去。我们要跟孩子说:“你到这边来吧!”但千万不要训斥他,要循循善诱,可以对他说:“来,儿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要真的跟孩子一起学啊,当我们把圣贤的这些道理跟孩子讲清楚并在生活中给他做出榜样的时候,他一定会效仿。所以,教育孩子真的很简单。

那么,践行“父母呼,应勿缓”这句教诲,给孩子还能带来哪些益处呢?

孩子对父母的呼唤“应勿缓”只是第一步。作为父母,还要教孩子力行“爷爷呼,应勿缓”、“老师呼,应勿缓”等“长辈呼,应勿缓”,甚至是“同学呼,应勿缓”……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让孩子力行这样的教诲。当这种教诲深入他的“骨髓”中后,他就会一生受用不尽。当他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后,就会懂得“领导呼,应勿缓”,而且还有恭敬心,哪个领导会不喜欢这样的员工?哪个领导会不提拔这样的员工?当孩子立业成家后,面对自己的另一半,他也同样会这么做,和谐的小家庭就诞生了。再往后,他有了孩子,他会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这样,家风就得到了传承,后代子孙的幸福都有了保障。而这一切,就是“父母呼,应勿缓”这六个字带来的。真有这么神吗?当然。只要我们按照圣贤的教诲去做,就一定会是这样。

其实,“父母呼,应勿缓”这句话还有很多延伸。

除了长辈、同辈这些“人”的“呼”,还有“饿了的小狗呼”、“渴了的花草呼”、“掉在地上的铅笔呼”……要让孩子学会举一反三,从内心深处改变自己,做到“知行合一”。

父母命,行勿懒

在生活中,我们会吩咐孩子做事情,而面对我们的吩咐,孩子会是什么反应?

所谓“父母命,行勿懒”,就是当父母吩咐孩子做事的时候,孩子应该马上行动,绝不拖延。孩子能这样做,说明他没有把父母的话当耳旁风,因为他内心对父母是恭敬的,所以把父母的话当成“圣旨”一般,那他行动起来自然也会刻不容缓。

然而,现实生活中,当孩子听到我们的吩咐时会“行勿懒”吗?大多数孩子会说:“等一下。”或者说:“我正忙呢。”甚至说:“我才不干呢!”不但不会立刻行动,还会直接表示他不想干或不能干。父母的吩咐,在孩子眼里又算什么呢?

有的孩子虽然嘴上会答应,但是却迟迟不行动。比如,我们说:“赶快去洗个脚。”孩子回应道:“好的。”但根本没有执行。这只能说明,孩子只是嘴上答应了,心里根本没答应。如果他心里记住了,怎么可能不去执行?

有的父母出于心疼孩子的缘故,根本不会吩咐孩子做任何事。反而是当孩子吩咐父母做事的时候,父母真是做到了“行勿懒”。孩子喊:“妈妈,给我倒杯水。”妈妈说:“好嘞!”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把水端给孩子,说不定还会给孩子喂进嘴里。孩子说:“爸爸,把那本书递给我。”爸爸就赶快执行。

有的孩子甚至连“爸爸”、“妈妈”都不叫,直接说“你把东西给我”,而我们却乖乖地听话,生怕动作慢了惹“小皇帝”或“小公主”生气。

请问,到底谁是父母啊?

孩子面对父母的吩咐毫不在意,却不断使唤父母为自己做这做那,这样下去,孩子对我们不但没有恭敬心、感恩心,还会瞧不起我们,忽视我们。而当有一天,我们不愿意再继续听从他的使唤时,或者我们老到无法执行他的“命令”时,他就会埋怨我们、记恨我们,甚至辱骂我们。那时,我们和孩子都不会感觉到人生是幸福的。

其实,每个孩子面对父母的吩咐时,嘴上不但应该在第一时间真诚地答应说“好的”,还要心甘情愿地马上行动起来。如果是不需要立刻去完成的任务,孩子也应该在父母要求的时间内完成。这才是为人子女对父母应有的态度。难道我们不希望孩子如此听话和孝顺吗?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父母命,行勿懒”这样的教诲教给孩子,让他早日学会。

不能力行“父母命,行勿懒”的孩子,人生之路往往是布满荆棘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