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红色的起点读后感200字 > 第34章(第1页)

第34章(第1页)

萨赫扬诺娃和斯托扬诺维奇前来北京,都是为了配合那个《生活报》记者代表团执行特殊的使命。最先开始&ldo;采访&rdo;的,是那位中国人‐‐杨明斋。比起他的俄国同志来,他在北京活动要方便得多。虽然他的衣袋里放着苏俄护照,但是他一走出外国公寓,便融入在街头那黄皮肤、黑眼珠的人群之中。对于杨明斋来说,这儿虽然是他的祖国,不过新来乍到,仍有人地生疏之感。他毕竟十九岁便离乡背井&ldo;闯俄罗斯&rdo;去了,在俄国度过了十九个春秋。他这次是头一回来到北京。

杨明斋首先&ldo;采访&rdo;的是号称&ldo;中国通&rdo;的波列伏依。他来到了离王府井大街不远的北京大学,跟这位在那里任教的俄语教授用俄语交谈着‐‐虽说他们也可以用汉语交谈,但是那时北京城里懂俄语的毕竟不多,保密性更好一些。

波列伏依的中文名字叫&ldo;鲍立维&rdo;,又叫&ldo;柏烈伟&rdo;。在海参崴长大的他,常跟那儿的中国人打交道,会讲汉语,懂中文。他居然研究起中国的《诗经》来,成了一位汉学家。一九一八年下半年,他从海参崴来到天津,住在&ldo;特别一区&rdo;。台湾王健民先生著《中国共产党史稿》一书称他是&ldo;第三国际驻天津文化联络员&rdo;,那是不准确的。他不是俄共(布)党员,而是白俄,当然也就不可能是&ldo;第三国际驻天津文化联络员&rdo;。不过,他倾向革命,与俄共(布)的许多朋友有着友谊和联系。他来到天津之后,确实跟北京、上海、天津的许多进步文化人进行联络。他既会讲俄语,又会讲汉语,成了沟通俄共(布)朋友和中国进步文化人之间的桥梁。

鲍立维对《新青年》杂志非常注意,每期必读。理所当然,他注意起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大名。去北京的时候,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里跟李大钊谈得非常投机。他送给李大钊一些来自莫斯科的关于马列主义的小册子,使李大钊十分高兴。布哈林著的《共产主义abc》英文本,便是其中的一本。于是,李大钊介绍鲍立维到北京大学担任俄语教员,并编纂《俄华辞典》。杨明斋拜访了鲍立维,说是苏俄《生活报》记者维经斯基希望报道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鲍立维伸出了左手的大拇指说:&ldo;李大钊!&rdo;又马上伸出右手的大拇指说:&ldo;陈独秀!&rdo;鲍立维向杨明斋说起了北京大学,说起了《新青年》,说起了去年发生的五四运动,说起了&ldo;北李南陈&rdo;……这位货真价实的&ldo;中国通&rdo;十分准确地勾画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简貌,使杨明斋心中有了底。因为他和维经斯基&ldo;初来中国的时候,对于中国情形十分陌生。他们的使命是要联络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但不知找谁是好&rdo;《张国焘回忆中国共产党&ldo;一大&rdo;前后》,见《&ldo;一大&rdo;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二),一二九页,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版。

杨明斋又去拜访北京大学另一位俄籍教员阿列克塞&iddot;伊凡诺维奇&iddot;伊凡诺夫。此人也是一位&ldo;中国通&rdo;。他的中文名字叫&ldo;伊凤阁&rdo;,又叫&ldo;伊文&rdo;。他也是汉学家,精通中文,而且比鲍立维来华更早。伊凤阁所介绍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情况,大致跟鲍立维差不多,他同样提到了&ldo;北李南陈&rdo;。维经斯基决定访问&ldo;北李南陈&rdo;。陈独秀已经出走上海,他就请鲍立维、伊凤阁介绍,前往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室访问李大钊。

这是俄共(布)使者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领袖人物李大钊的第一次正式接触。三十一岁的李大钊比维经斯基大四岁。当时在场的李大钊的二十四岁的学生罗章龙,如今这样回忆往事:&ldo;李大钊是北大教授兼图书馆馆长,他在当时写下了不少水平很高、语言精彩的文章。《新青年》上宣传马列主义的文章数他的最多,他公开赞扬十月革命,是我国最早宣扬共产主义的代表人物。因此,他在那时,就享有很高的名望。维经斯基到北大会见李大钊是很自然的事。&ldo;维经斯基访问李大钊也不是盲目而来,而是事先做了些准备工作。首先维经斯基了解到李大钊先生是赞成十月革命的。他同李大钊见面谈了一席话之后,便要求见见参加过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一些同学。这样大钊先生就找了几个同学和维经斯基见面。人数不多,其中有我和张国焘、李梅羹、刘仁静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ldo;我们同维经斯基见面的谈话会,是在图书馆举行的。会上,他首先介绍了十月革命。他还带来一些书刊,如《国际》、《震撼世界的十天》(引者注:即美国记者约翰&iddot;里德的长篇报告文学)等。

第三部分:酝酿乔装的&ldo;新闻记者&rdo;访问李大钊2

后者是美国记者介绍十月革命的英文书。他为了便利不懂俄文的人也能看,所带的书,除俄文版外,还有英文、德文版本。维经斯基在会上还详细介绍了苏俄的各项政策、法令,如土地法令,工业、矿山、银行等收归国有的政策,工厂实行工人监督与管理,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管理全国经济工作的制度,列宁提出的电气化的宏伟规划等。他还讲到苏俄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面临种种困难,为了解决困难,不得不临时实行军事共产主义、余粮征集制等等。这次谈话内容相当广泛。当时我们很想了解十月革命,了解革命后的俄国,他谈的这些情况,使我们耳目一新,大家非常感兴趣。这就使我们对苏维埃制度从政治、经济、军事到文化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看到了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轮廓。&ldo;维经斯基这个人工作很细致。他来了之后,除了开座谈会,介绍苏俄情况,了解中国情况,还找人个别谈话。通过个别谈话,可以了解座谈会上不易得到的情况。他是一个有知识、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回答得恰如其分。他的英文、德文很好,能用英语直接与同学谈话。他对中国的历史、中国的问题颇有研究。关于五四运动,他问得很详细;对帝国主义和中国军阀相互勾结的情况看得也清楚;对五四运动、辛亥革命以前我国的历史也很熟。他同李大钊先生谈得很融洽,对李大钊先生评价很高。他在座谈会上曾暗示说,你们在座的同学参加了五四运动,又在研究马克思学说,你们都是当前中国革命需要的人才。他勉励在座的人,要好好学习,要了解苏俄十月革命,正因为如此,中国应有一个像俄国共产党那样的组织。我们认为他谈的这些话,很符合我们的心愿。我个人体会,通过他的谈话,我们对十月革命,对苏维埃制度,对世界革命都有信心了。……&rdo;维经斯基对李大钊所讲的最后一句话&ldo;中国应有一个像俄国共产党那样的组织&rdo;,是最为重要的话,使李大钊不禁记起一个多月前坐在那辆奔往天津的骡车上,他和陈独秀关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那次悄声长谈。维经斯基的见解,与&ldo;北李南陈&rdo;的心愿不谋而合!&ldo;维经斯基先生,你要了解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不可不去上海访问陈独秀先生。他是《新青年》杂志创始人、主编。&rdo;李大钊说道。&ldo;李先生,我也早已听说陈独秀先生的大名,不知您能否代为介绍?&rdo;维经斯基赶紧说道。&ldo;行,行。我写一封亲笔信给他,你带在身边。他看了信,就会愿意接受你的采访。&rdo;由于维经斯基一直是以记者的身份跟李大钊接触,所以李大钊这么说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