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是铁血书库的管理人员,做为一个女孩子,写如此细腻的文学,难得,可喜的是利用现成的很富有文学意味和戏剧性的战争故事作为文章的骨胳,以此作为进一步进行艺术结构的依托,而她自己又是在这个战斗发生的场地里生活过,为此又多方收集材料,总算不是轻率从事;但把那么一系列战斗故事写成长篇小说,确实是件值得鼓励的事情。站在后来人的立场上来说,可以不管60年前的那场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具体史实,完全按照创造典型人物的艺术要求,自编一个生动的故事,以此免得受到史实的限制,那场抗日战争如此壮丽而悲壮,有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可黄花并没有这样做。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再现,山东抗战也有无数的题材可歌颂,可以描绘,使黄花能够沿着历史发展的轨道,比较顺利地歌颂不屈不挠的战斗。
由于日军的先天劣势,采取的是区域重点协防,无法有效地对整个占领区实施军事控制,加上残暴的本性,基本上不将无法有效控制的地区视作已占领地区,而是当成敌占区对待,要进行血腥清洗,以形成荒无人烟的军事缓冲地带。日军犯下的暴行罄竹难书,沿岸民众遭受的苦难之深重,史上罕见。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老百姓的生命力素来极其顽强,大屠杀总有漏网之鱼,总有能侥幸逃生者,就象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长出一茬,杀不光,灭不绝。
日军进攻抗日游击队招来了敌人的屠杀,所以被屠杀的爱国勇士才是罪魁祸首,而不是动手的日军,要为被屠杀而造成伤亡负责。妈的,这都是屈膝投降的软骨动物的自我开脱之辞,反而迷惑着现在大多数人的思想。对此,骑王愤怒而刻薄地评价:&ldo;这种可笑言论之所以可笑,在于它割裂了前因后果。没有入侵,没有日本强盗的暴政,善于忍辱负重的中国老百姓怎么可能起来反抗?反抗会招来屠杀,所以我们就应该投降,应该接受被奴役的命运?由于反抗者的反抗,导致愿意当个安稳奴隶的人也有可能被屠杀,侵犯了他的被奴役权利。&rdo;
领着鬼子汉奸的三福子见迎门那棵杜梨子树上挂着死的浑身硬透的他妈,这俩小畜生竟带着东洋人去抓邻村的乡亲,她觉得没脸再见人,断胳膊又见天撕心裂肺疼的,实在遭不了那罪,她哭着自各找了根绳子到那老梨树上吊死了。乡土味也是新颖的,真实的。村长,王财东畏惧抗日锄奸队的威力,又害怕人言,活生生的人物,当时中国就有这么个特殊的阶层。
原来威震胶东的用土炮击落日军飞机雷神庙战斗还有这个插曲,骑王算是又受到了文史教育,国民党驻文海城管理公署专员孙锡抗日之心不坚决,过于迂腐,既然能把公署的枪支、装备交给起义部队,何不守土抗日,非要带着印章和公款去武汉向国民政府交职。
黄花这本书没有抒情似的描写,没有刻意的塑造,没有太多的yy,没有过于血腥的描写。她力图为读者展现一幅融胶东民俗、民风、抗日、锄奸为一体的画面,作者自己说刻画女性人物为主,确实,扬华------受尽了折磨而咬碎了自己的舌头,她的遗体被地下党送回麦山夼安葬耐古山上。&ldo;洪娃和杨华的学生们把学校院子里那些杜鹃又移回山上,在杨华的坟墓周围栽满了山杜鹃,许是这些杜鹃沾染了杨华鲜血的缘故,从此,耐古山上的山杜鹃渐渐的都由本来的粉红色变的火红,这就是那每到夏秋时节迎着斜阳一簇一簇的怒放,红遍了山峦的映山红了。红的耀眼、红的让人见了难以忘怀,红的象革命烈士那永不熄灭的生命的火焰。&rdo;读到此处,不禁心潮澎湃,每个人都会死去,区别只在于是如同鸿毛还是泰山?有些人死的价值如何我不知道,但是在这里躺下的扬华,她是如同泰山一样的伟大,共和国的旗帜上有她血染的风采。对子、戏班主角,就连十三门楼的妓女都富有中国女性特色。以新奇细腻、场景小(山村、渔村)、贯穿胶东民俗,土气且耐细品来颂扬先辈们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是作者构思此书的初衷。看起来作者比较好的贯彻了她的写作意图。尽管很多史实并不局限于她的家乡,如伪海军起义等,说到这里顺便提一句,写《林海雪原》的曲波后来就是在伪海军起义部队里任职的,林海雪原的原型也是这支起义部队。仙姑峰庙会这突袭战长了穷人的志气,灭了敌人的威风。各村的乡亲们捧着失而复得的粮食,打心里感谢共产党的抗日武装。仙姑峰庙会被人们传的越来越神,说是日本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惹恼了仙姑,派下天兵天将收了粮食,又惩治了恶人。后来道士大闹文海城、海上娶亲歼敌、青纱帐伏击、盗马、伪海军(刘公岛)柳叶岛起义,生动的故事,振奋人心。
文章虽然是围绕同一批人来描写的,但线索很松散,前后章节好象缺少必然的联系,而且理想化了点,估计是看当地的文史资料多了点,抗日是残酷的。
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欣喜的看到《抗日烽火映山红》如革命烈士那永不熄灭的生命的火焰照耀着我们前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为了中国,前进。
hcxy2000的书评
更新时间2005-12-3109:48:00字数1804
平平淡淡才是真――评《抗日烽火映山红》
文章提交者:hcxy2000加贴在小说讨论区铁血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