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国芯半导体 > 第九十九章 当面受教(第1页)

第九十九章 当面受教(第1页)

谈及中美CUSPEA物理人才合作,原本只是李正道教授回国讲课目睹国内物理人才青黄不接现状,故而发起为期5年时间替中国培养未来高端科研人才的项目,按计划在1985年结束。

但作为中美之间高等教育交流的一大重要通道,双方都发现这个合作项目运作效果很不错,于是又决定续签了4年合作协议,但每年派遣人数从100多人减少到75人左右。

要知道赴美留学需要奖学金才得以让中国学生成行,因为大家都太穷了无法负担以美金计算的高昂留学费用。初步估计学费和生活费加在一块至少要1万美金一年,对吃大锅饭习惯共同贫穷的中国家庭来说属于天文数字。

因此中美CUSPEA项目,基本上都依靠李正道教授的个人威望来募集数百万资金资助这批留学生,因此考虑实际情况缩减了第二期合作项目的人数。

要知道对中国普通大学生来说,中美CUSPEA项目相当于出国留学的捷径,不但可以获得全额奖学金还能免试进入美国名校就读,可谓是一条康庄大道。

这里说的免试,是说在中国经过了CUSPEA考试得以直接入学,就不用再在美国进行托福和GRE考试。

因此,CUSPEA考试某种程度来说是一项福利,并不是随便一个学生都可以报名参考,而需要学校推荐才能有资格进入考场。

CUSPEA考试相当于美国大学物理系的资格考,一般都是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学习了一两年时间后接受的学业资格评测考试。只有通过了资格考,导师评审组认为你言之有物,才有资格申请博士学位。

CUSPEA考试来到中国实现了一定本土化,但却要求是大三、大四的中国本科生面对美国博士生资格考试,某种程度上讲属于超前选拔。

每年大概有7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物理尖子生获得本校推荐拿到考试资格,而录取人数却保持在100人左右。

优中选优,竞争程度比高考更加残酷,能拿到赴美机票的人无一不是华夏大地上的龙凤精英。

得知了中美CUSPEA合作项目续签的好消息,周逸松了一口气,他可是一直将其作为奋斗的目标。

不过还有另一个好消息传来,就是国家取消了“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中国向外派留学生的大门完全打开,“出国热”在全国迅速升温。

在1985年之前,中国对外派遣留学生基本都是公费名义,每年人数控制在5000人左右,竞争超级激烈,学完后都要按要求回国。

私人想要自费出国留学,基本上可以说是难以上青天。

伴随国门打开,探亲、留学等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尤其是亿万中国人民知晓了国外花花世界的美好,出国交流的呼声在民间愈发强烈,终于在1985年放开了自费留学的限制,允许中国学生奔赴国外求学。

只要能拿到国外学校的奖学金,那么个人自费留学也是一条康庄大道,这成为许多成绩优异大学生的首选。

1985年的中国,职工月收入在60到80元之间,年收入维持在1000元出头。而大洋彼岸的美利坚社会,月工资中位数收入在1800元美金,普通职工年收入为美金,像医生、律师这样的高端人士年收入可以突破10万美金。

按照此时官方汇率1比3计算,一年美国普通工人收入相当于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工人75年的工资总和。

当然这只是一种数字简单对比,并不能反映实际购买能力,但也足以让中国国民对国外世界生出自然而然的向往之心。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投亲靠友、出国留学、偷渡打黑工等热潮兴起,“出国”两个字对许多中国人来说相当于去了天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犹如盛世大唐引领东亚文明风潮引来诸多周边国家纷纷派来遣唐使,现在中国人向往西方发达国家也无可厚非。

周逸自信,若是中美CUSPEA项目不能上船,那么他选择自费留学途径拿到奖学金应该不成问题。

人有高矮贫富之分,大学环境同样也有好坏差别。

像复旦大学这样身处沪江大城市的重点大学,跟内地普通大学相比,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办学环境上都要高出一头。

“小周班长,咱们要不要准备什么节目来欢迎贵宾啊?”

继“小周老师“之后,官复原职当上少年班1班班长的周逸,在班上同学们的拥护下,又多了“小周班长”的昵称。

梁见章是最高兴看到周逸重返班级的人,这位曾一起在计算机编程大赛同场竞技的同学,对小周班长是发自真心的敬佩。

年轻人恃才傲物,自恃清高,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过真正厉害的牛人。

而周逸就是活生生在一大群优等生之中脱颖而出的天才,因此梁见章甘拜下风,打从心底认了这位大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辅导员老师说不用刻意安排什么仪式活动,对方什么大场面没有见过,只要真诚简单接待即可。

哦,老师说让我准备三个问题,到时有机会的话让我代表大家提问。”

能让周逸一行人紧张的大人物,当然是大有来头。

全球首位诺贝尔奖华人获得奖,跟李正道教授齐名的杨真宁教授,即将应邀到访复旦大学,并且要跟学校首届少年班的同学座谈。

若是在内地大学,学生们根本没有机会得以亲身跟享誉全球的顶级物理学家现场交流,可在复旦这样的机会相比较而言很是常见。

说起来,周逸跟杨真宁教授还有一段渊源。

当年正是杨真宁目睹美国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在回国时跟中国高层建议大力发展计算机,这才让周逸等一大批青少年得以有机会在国内接触到计算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