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兄弟厂用此招解决了大难题,八零一一厂当然也跑去取经照葫芦画瓢,同样吸引了许多有着沪江背景单身女青年主动报名牵线搭桥成功,解决了不少单身汉的老大难问题。
眼前要求分房的小夫妻,女方原本就是东北农垦局的职工,当初她就是从沪江支援内地建设而去。后来在报纸上看到小三线征婚,大胆写信过来联系结成了对象。
小三线虽然是破落的大船,但有着沪江市政府撑腰,相对内地单位来说待遇依旧不错。
所以女方来到皖南山区,还是很满足,至少比天寒地冻的东北要好,至少回一趟沪江市老家看望父母可以当天直达。
按政策夫妻双职工结婚后工厂就得分配一室户供其单独宿舍居住,但八零一一厂自9年前大规模兴建宿舍后,就再也没有扩充过新宿舍。近两年伴随适龄结婚职工数量大规模攀升,很快宿舍就不够用了。
要建新宿舍楼就得花钱找上级审批,但小三线近两年效益下降得厉害,从市里划拨而来的钱基本只够发工资和维持工厂基本运转,就连想要扩大再投资都是难题。
眼前酝酿谋划最重要的彩电研发项目经费,都还是从各方面扣扣索索挤出来的钱,所以建宿舍楼的钱是真没有了。
沪江人常说,螺蛳壳里做道场,比喻手头仅有的资源可以派上大用场。
周建国只能将厂里的车间和库房资源合并,努力将几栋楼房稍微改造分配给新结婚的职工居住,暂时过渡处理。
只要将来彩电项目成功,那么工厂就能有钱对职工宿舍居住环境进行大改造了。
“在我眼中,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虽然有时满肚子牢骚,偶尔也会耍小聪明占集体便宜,还会不时跟厂领导吵架,但只要能安心在皖南山区工作,就是最大的功劳和奉献。”
将外人都送走后,周建国看着有一段时间未见的儿子,半介绍半解释道。
他心中已经不再将周逸视为是小孩,而更倾向于平等交流,毕竟儿子已经长大了。
“人在工作和生活之中,都要分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优先处理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大局,次要矛盾是支流,要善于从大局角度上看待问题。
人都会有私心,也都有缺点,身为领头人,需要知道如何扬长避短,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
周建国已经在有意识将自己的管理心得直接传授给周逸,他期望儿子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比自己走得更远。
“爸,我想下车间实习。
在回来之前,我曾到复旦大学谢奶奶家拜访过一次,她亲口对我说八零一一厂是一家很了不起的工厂,曾经为东方红卫星一号做出过重要贡献。
我想重新了解自己成长的地方,尤其是那些埋藏在历史背后的故事。”
周逸在回来的路上就已经想好,想要下车间学习。
这个要求让周建国吃了一惊,不过他脸上很快露出欣慰的笑容,看来走出大山的儿子是真的长大了。
“可以,你了解越多你就越会喜欢上这个自己成长的家。”
自己儿子是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人,下车间的话应该会让他找到许多好玩的东西。
周建国吩咐自己的徒弟,也是自己的连襟——李宗康,带领周逸下车间去实习。
当年在周逸摔倒住院之时,李宗康跟小姨子俞建英对上了眼,两人眉来眼去私下开始了通信交流,同属大大咧咧性格的彼此很快就建立起了恋爱关系。
以前是周建国在工厂和县城之间两头跑,后来这个名额就被李宗康接班过去。
跟其他职工不愿意跟当地姑娘有所牵连不同,李宗康并不在意这些,可能是受到师傅周建国潜移默化的影响。
俞建英先是在华阳丝厂工作,后来又调到新成立的县城农副市场当管理员,有了事业单位编制。
本来按政策照顾职工家属,结婚后俞建英可以调来八零一一厂工作,但她不愿意离开县城跑来乡下,而且市场管理工作挺对其胃口,每天巡查市场跟人聊天比在山区教书自在多了。
姐姐俞美诗的生活她可不羡慕,而李宗康对此也不强求,所以两人在婚后一样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只有周末才会相聚见面。
跟着周建国出师,在技术上李宗康在八零一一厂也算一大好手,现在是三车间的副主任。一晃十余年过去,当初见证周逸出生的青涩少年,现在已经成为了厂里的栋梁骨干。
有了他在身边照顾,周逸的下车间之旅过得舒服多了。
喜欢国芯请大家收藏:()国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