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梅兰芳和孟小冬第一次相遇 > 第53章(第1页)

第53章(第1页)

杜月笙很认真地回味了孟小冬所说的那句话,越想越觉得太亏欠她了。他了解她和梅兰芳的那一段情,因此他也知道她对于名份的看重。他突然想到,自己年老体弱,小冬不过才40出头,万一自己先离世,她该怎么办?这么多年来,她跟着他,陪着他,照顾他,给他安慰,给他精神慰籍,她付出了一切,难道给她一个名份不是理所当然的嘛。于是,他当即决定,将去法国的事儿放一放,先刻不容缓地办一件大事:举办婚礼。

不久,在九龙饭店,62岁病入膏肓的杜月笙和42岁风韵犹存的孟小冬举办了一个隆重的婚礼。对此,姚玉兰有些不情不愿,她倒不是反对孟小冬嫁给杜月笙,实际上,孟小冬早就是杜月笙的人了,在外人眼里,他俩早就是夫妻了。因此,举办婚礼,不过就是一个形式而已。她只是觉得,杜月笙那么大年龄了,又病歪歪的还不知能活几天,这样大操大办婚礼,实在有些丢人现眼。反过来说,她对孟小冬长年无名无份地生活在杜家,也总有些心存不安。

婚礼上,杜月笙很认真地让儿子媳妇女儿女婿们给孟小冬磕头,称呼她一声&ldo;妈咪&rdo;,称呼姚玉兰为&ldo;娘娘&rdo;。之前,孟小冬是他们的&ldo;阿姨&rdo;、&ldo;孟阿姨&rdo;、&ldo;小冬阿姨&rdo;、&ldo;孟小冬阿姨&rdo;。一声&ldo;妈咪&rdo;之后,孟小冬分别给儿子、女婿们每人一套西服衣料,分别给女儿、儿媳们每人一块手表。

这声&ldo;妈咪&rdo;,也意味着孟小冬从此有了名份。然而,这就是她追求的名份吗?显然不是。如果这是她追求的名份,那么她当初为什么还要离开梅兰芳?难道做杜月笙的第五房姨太太,要好于做梅兰芳的第三个妻子吗?性情刚烈的她,为了摆脱&ldo;妾&rdo;的命运,毅然离开梅兰芳,却又心甘情愿地做了杜月笙的妾。也许当初她跟梅兰芳,是出于感情,感情至上的时候,她不能容忍妾的身份;后来,她跟杜月笙,更多的可能是出于依靠。既然如此,她也就不计较那么多了。所以,不能说她命该如此,因为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孟小冬和杜月笙在香港举办婚礼的时候,梅兰芳口述的回忆录《梅兰芳的舞台生活》开始在上海的《文汇报》上连载,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这部回忆录中,梅兰芳只字未提孟小冬。

随后,梅兰芳携家带口,由上海返回北京。早在1949年7月,梅兰芳赴北平参加&ldo;文代会&rdo;时,周恩来曾专程看望了他,诚恳地表示希望他到北平工作,并嘱有关方面尽力促成此事。梅兰芳不好拂逆周恩来的一番好意,加之他后来先后出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京剧研究院院长等职,进京自然更利于工作。从此,他在护国寺街定居了下来(这里后来成为梅兰芳纪念馆)。

孟小冬和杜月笙举行婚礼后不到一年,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病逝。弥留前,他将财产做了分配。孟小冬只分到两万美元。据说,她脱口而出:&ldo;这怎么够?&rdo;不够又能怎样。也幸好之前他们举行了婚礼,她是有名份的‐‐五姨太,否则,她连两毛钱恐怕都拿不到。

即使两万美元不够,她也不得在办完杜月笙后事后,黯然迁出坚尼地台18号杜寓‐‐她难以和姚玉兰同住一个屋檐下‐‐迁居使馆大厦的一套公寓。当年,她和梅兰芳生活了四年,最后以四万块钱了结了一切。从1937年算起,她跟了杜月笙长达十多年,最后以两万美元了结了一切。不同的是,前一个男人,走了;后一个男人,死了。

此后,孟小冬在香港的生活,又变得单纯起来。她没有家庭,更没有子女;没有人让她牵挂,更没有人需要她伺候。她身边也没有什么朋友。这个时候,马连良、张君秋、杨宝森早已离开香港返回了大陆,艺人们聚在一起办个小型堂会的机会也没有了。她以什么打发时间?抽大烟。唯一的朋友,是琴师王瑞芝。平是,他给票友吊嗓说戏,以此为生。他偶尔会去看看孟小冬,在杜月笙死后,她一个人的时候,他成了她唯一期盼的朋友。

有一天,王瑞芝又来看她。闲谈中,他提到有一个唱余派的人想拜她为师,这人叫钱培荣。关于授徒,她似乎非常不热衷。她是不好为人师吗?也许是,但以她自己的说话,是体弱多病,没有精神。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她内心深处,似乎并不想将自己的艺术传承下去。据说,晚年她定居台北时,来了吊嗓的兴致,居然将窗子关得严严实实,还将窗帘拉上,生怕被别人偷听到。有人认为她相当自私。其实,旧时代的艺人,大多不愿传艺。&ldo;艺不传艺&rdo;是那个时代的约定俗成,原因是艺人地位低下,生活不易,生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自己。孟小冬只是遵循了旧俗而已。

很多人都想拜孟小冬为师,但也都知道她不收徒。钱培荣之所以大胆提出拜师,是因为在几年前,他作为杜月笙的弟子到杜府吊嗓时发生的一件事。当时,孟小冬听到他唱《武家坡》,就对杜月笙说:&ldo;这是余派圈内的唱法。&rdo;杜月笙说:&ldo;那你干脆教教他。&rdo;孟小冬说:&ldo;他是你的学生,又不是我的学生。&rdo;从她的口气中,钱培荣听出来,如果他是她的学生,那她一定会教他的。这让他看到了拜师的希望,于是先说服王瑞芝,让他做说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