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恭亲王奕欣? > 第37章(第1页)

第37章(第1页)

这时,善于察颜观色的慈禧的宠监安德海屡进谗言、从中挑拨,使两人之间的矛盾愈益激化。安德海,为人狡黠多智,是慈禧最为宠信的御前太监。一次,他奉慈禧之命向总领内务府事的奕訢索要奢侈物品,奕訢不许,声称国家正值多难,宫中不宜过多求取。安德海不服,反问道:&ldo;你说我不宜求取的是什么?&rdo;奕訢一时不能应对,即说:&ldo;例如瓷器杯盘,照例每月供一份,总计积存的已不少,干什么又要?&rdo;安德海说:&ldo;往后不要了。&rdo;第二天,安德海把奕訢的责言全部告诉慈禧,慈禧怒道:&ldo;这是约束到我每天的饮食用度了嘛!&rdo;更加对奕訢记恨和不满。

同治四年三月初四日(1865年3月20日)恭亲王奕訢照常入值进见两宫太后。慈禧拿出一件奏折严肃地对奕訢说:&ldo;有人参劾你!&rdo;奕訢一愣,忙问:&ldo;是谁上的奏折?&rdo;慈禧非常不满意奕訢的傲慢态度,极不情愿地答道:&ldo;蔡寿祺!&rdo;奕訢脱口而出:&ldo;蔡寿祺不是好人!&rdo;

一听说是蔡寿祺,奕訢的气就不打一处出。这人曾在四川招摇撞骗,现正处于犯案审查之中,他的话居然也听信。于是奕訢平日不拘小节的个性特点又显露出来了,他大声辩说道:&ldo;蔡寿祺非好人!他旧案未消,是应该速速拿问的坏人。&rdo;

此时的奕訢哪里知道,这个新近以翰林院编修补上日讲起居官还不满一个月的蔡寿祺背后若没有大人物作后盾,怎会胆敢弹劾权倾一时的恭亲王奕訢呢?而这个大人物就是慈禧,正是她策划了今天的弹劾案。蔡寿祺是一个很会投机取巧、苟且钻营的人。最近他通过内廷太监安德海嗅到了西太后慈禧那边最近的意向,连上两份意欲扳倒恭亲王的折子,正好借机沽名钓誉。奕訢在大殿内的反应失态了。这也让两位太后非常地震怒,她们立即喝退了各军机大臣。

事后,两宫太后避开军机处,单独召见大学士周祖培、瑞常、吏部尚书朱凤标、户部侍郎吴廷栋、刑部侍郎王发桂、内阁学士桑春荣、殷兆镛等。慈禧哭哭涕涕地说:&ldo;议政王植党擅权,渐渐到我不能忍受的地步了,我要重治议政王的罪!&rdo;诸位大臣看见太后盛怒,不知何事,面面相觑,胆战心惊,不敢答话。

慈禧接着说:&ldo;诸位大臣应当以先帝为念,不要害怕议政王,议政王罪不可逃,应当从速议罪!&rdo;还是周祖培老谋深算,他叩头说道:&ldo;此惟两宫乾断,非臣等所敢知。&rdo;

慈禧厉声反问:&ldo;如果什么都要我们太后说话,那还要你们这帮人干什么?等以后皇帝长成人,你们能逃过处罚吗?&rdo;

第十六章二遭严谴(2)

周祖培略一沉吟,找到了一个缓兵之计,他答道:&ldo;此事需有实据,容臣等退下后纠察以闻。并请与大学士倭仁共同审理这个案子。&rdo;

慈禧不好再作驳斥,遂准奏。

周祖培和倭仁不敢迟延,立即着手办理此事。他们就蔡寿祺在奏折中所称奕訢贪墨、骄盈、揽权、舞弊四大罪状一一讯问证据。贪墨,即指收受贿赂,任用私人。蔡寿祺只就此一项,指出薛焕、刘蓉二人,并且也还只是风闻,并无实据。其他几项更是含混其词,纯系诬告。这下他们犯了难,如据实回禀太后,那太后不也同有诬告之罪,况且她处理此事的底细是什么,也还没摸清。最终大家在复奏中用了甚为谨慎的语言叙述审讯的结果和处理建议:

阅原折内贪墨、骄盈、揽权、徇私各款虽不能指出实据,恐未必尽出无因。况贪墨之事本属暧昧,非外人所能得见。至骄盈、揽权、徇私,必于召对办事时流露端倪,难逃圣明洞鉴。臣等伏思黜陟大权操之自上,应如何将恭亲王裁减事权,以示保全懿亲之处。

次日,两宫皇太后又召集周祖培、倭仁等人。见了面,慈禧并不急着追问审查的结果,更不看大家递上的复奏,反而径自拿出一份已事先拟好的懿旨,让诸位大臣传阅。

这是一封由慈禧亲自执笔书写的惩戒奕訢的谕旨,整个朱谕文字之尖刻激烈,让人感到畏悚,&ldo;欲加之罪,何患无词&rdo;,这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大家这时也全明白了慈禧的用心。

&ldo;诸位还有什么异议,若无异议,就这么着吧。&rdo;慈禧冷冷地说道。&ldo;倭仁、周祖培,你二人稍稍润色后,由内阁明发。今儿到此为止,散了吧。&rdo;说罢,摆摆手,示意大家离开。

慈禧不经奕訢主持的军机处,而直接指令内阁明发此诏,表明了她罢黜奕訢的决心。同时,她此次不凭证据而革除重臣职权的做法,也是太后、恭王联合政权一步步走向破裂的开端。

&ldo;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天下已定,我固当诛&rdo;!一连十几天静坐于王府之中,奕訢暗暗品尝着自己种下的垂帘听政的恶果。想当初,这对母子要用到自己稳定内外局势的时候,是多么地客气和给予优待!自己也原想通过垂帘这种形式使实权掌控于手中,直到皇帝亲政之时为止,没想到两宫太后,确切地说是西太后,有着这么强烈的权利欲望,以往是小瞧了她。

奕訢被罢黜的消息一时引起轩然大波。王公贵族和诸大臣纷纷上疏,发表不同意见。一向很少过问政事的惇亲王奕誴首先上一疏,表达了与慈禧不同的政见。惇亲王所言颇有道理,但并不一定见效;然而道光帝第五子惇亲王是现存的子弟中排行第一、地位最崇的一位皇子,他的话,慈禧不得不重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