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集注》。因在注释《论语》、《孟子》时,大量引用了二程及他人的说法,故以
《集注》命名。
《大学》与《中庸》原是《礼记》中的篇章,至宋代时被单独抽出。朱熹对二书加
以注释,并都加了&ldo;序&rdo;、&ldo;序引&rdo;,每章之后都进行总括。尤其是《大学》一书,朱
熹以程颐的《改正大学》为底本,将《大学》分为&ldo;经&rdo;1章,传10章,重新编排了章
节。为了阐释理学思想,还按照自己的意思编撰了一篇&ldo;格物传&rdo;补入《大学》中。朱
熹对《大学》、《中庸》的注释以直抒己见为主,故名之为《大学章句》和《中庸章
句》,完成时间是淳熙十六年(1189年)。
朱熹用毕生精力撰写和反复修改《四书集注》,前后凡40年。直至临死前仍在修改
《大学章句》中&ldo;诚意&rdo;章的注。真可谓孜孜矻矻,死而后已。
《四书集注》充分反映了朱熹的&ldo;道统&rdo;学。朱熹继承二程的观点和作法,非常尊
崇《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让三者与《论语》并列。他在《大学
章句》中推论说,《大学》中经的部分,是&ldo;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rdo;;而10章传,是
&ldo;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rdo;。又在《中庸章句》中认为,《中庸》是&ldo;孔门传授心法,子
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rdo;。总之,儒家之道是由孔子创立,再经过曾
参、子思传至孟子,形成了这样一个儒家道统。但再往后,这个道统就中断了。直至宋
代,才出现了河南程氏二夫子程颢、程颐,再加上朱熹自己,儒家道统才得以继续。这
就将程朱理学与儒家经典紧密联系起来,抬高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四书集注》的编排次序,也颇具深意,将《大学》排在首位,《中庸》次之,而
后才是《论语》、《孟子》。在朱熹看来,《大学》是&ldo;初学入德之门&rdo;,初学者应先
学《大学》,然后再学其他。《大学章句》内容丰富,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ldo;八条目&rdo;,是理学之伦理、政治、哲学的基本纲领,包含
了理学之主要内容,所以朱熹特别看重它。《中庸》是&ldo;孔门传授心法&rdo;的重要著作,
是儒家相传的思想原则,&ldo;中庸&rdo;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中庸》所提出的&ldo;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rdo;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亦为朱熹所推重。所以,《大学》和
《中庸》在朱熹的思想体系中,就占有很高的地位,它们的地位可&ldo;至比六经&rdo;,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