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影响中国历史的100本书 > 第142章(第1页)

第142章(第1页)

&ldo;分野&rdo;,作天地对应,有&ldo;俯察仰观之义&rdo;。前面历代州域形势以朝代为经,以地理

为纬;后面分省则以政区为纲,朝代为目,全书经纬交错,纲目分明,且自作自注,叙

述生动,结构严谨,读之趣味无穷。

第二,具有浓厚的军事地理色彩。顾祖禹著述《读史方舆纪要》的主要目的之一既

然是为反清复明之需,当然十分注重对于军事的记述。他鉴于明朝统治者不会利用山川

形势险要,未能记取古今用兵成败的教训,最后遭致亡国的历史,在书中着重论述州域

形势、山川险隘、关塞攻守,引证史事,推论成败得失,&ldo;以古今之史,质之以方舆&rdo;。

详细记载历代兴亡成败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对名胜古迹的记载则相对简单得多。不仅

前面9卷专门论述历代州域形势,而且每省每府均以疆域、山川险要、形势得失开端。

各省形势及其在军事上的重要性,皆有总序一篇进行论述。《历代州域形势》和各省山

川险要总论,几乎每篇都是甚有价值的军事地理论文。

而且每叙述某一地理实体时,必穷根究源备述其军事上的地位和价值。顾祖禹认为,

地利是行军之本。地形对于兵家,有如人为了生存需要饮食,远行者需靠舟车一样重要。

只有先知地利,才能行军,加上&ldo;乡导&rdo;的帮助,&ldo;夫然后可以动无不胜&rdo;。这正是他

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对于地理环境与战争得失成败的关系着重记述的初衷。难怪张

之洞认为&ldo;此书专为兵事而作,意不在地理考证。&rdo;梁启超也认为,&ldo;景范之书,实为

极有别裁之军事地理&rdo;。

第三,注重人地关系的辩证思维。以研究天险地利为主的《读史方舆纪要》,始终

贯穿着天险地利只是成败得失的从属条件,而决定的因素还在于社会和人事的正确思想。

因为&ldo;阴阳无常位、寒暑无常时、险易无常处&rdo;。虽是&ldo;金城汤池&rdo;之故,若&ldo;不得其

人以守之&rdo;,连同&ldo;培塿之丘&rdo;、&ldo;泛滥之水&rdo;都不如。如若用人得当,纵使&ldo;枯木朽

株皆可以为敌难&rdo;。也就是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原因,地理形势固然重要,但带兵将领

所起的作用更大。在论述历代都城的变化和原因时,顾祖禹认为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

并非地势险固决定一切。首先,都城的选择与当时的形势有关,此时可以建都的地方,

而到彼时则不一定适于建都,其次,是否适合建都不但要看地势是否险固,攻守是否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