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正说清朝十二后妃李景屏 > 第126章(第1页)

第126章(第1页)

什么叫&ldo;袒而杖之&rdo;,说白了,就是脱了裤子赤身露体地挨板子,不仅肉体遭受酷刑,而且人格也要遭到极大凌辱。

别说是在皇宫内院里,就是寻常百姓家有几个婆婆能跋扈到当众剥了裤子打媳妇的地步?至此慈禧仍不肯善罢甘休,还立刻夺了珍妃和姐姐瑾妃的封号,均降为贵人,同时马上要求光绪发布了正式的上谕,宣称此举是为了&ldo;以示薄惩,而肃内政&rdo;。

不久,慈禧设禁牌两块。

一块专为珍妃、瑾妃而设,谕曰:&ldo;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一,奉皇太后懿旨:瑾贵人、珍贵人着加恩准其上殿当差随侍,谨言慎行,改过自新。

平素装饰衣着,俱按宫中规矩穿戴,并一切使用物件不准违例。

皇帝前遇年节照例准其呈进食物,其余新巧稀奇物件及穿戴等项,不准私自呈进。如有违例,重责不贷。特谕。&rdo;为了帮助隆裕树立威信,慈禧还特意为隆裕做了一块禁牌:&ldo;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一,奉皇太后懿旨:皇后有统辖六宫之责,俟后嫔妃等如有不遵家法,在皇帝前干预国政,颠倒是非,着皇后严加访查,据实陈奏,从重惩办,决不宽贷。钦此。&rdo;显然希望借此事帮助隆裕树立六宫中的绝对权威,借隆裕更好地管束珍妃。

此事涉及的人数众多,光前后打死的太监就有六十余人,一时间宫内气氛萧瑟。

珍妃当天回宫后,&ldo;哀毁异常&rdo;,她心灵所受的伤害、摧残远远超过了肉体,对她来说就差一个死字了。

当时慈禧不想因此与光绪的关系弄得太僵,转而又送给珍妃八盒食品以示自己的宽大。

对珍妃来说,别说是八盒食品就是八十盒、八百盒也不可能抚慰一颗受尽凌辱、摧残的心……喜怒无常的慈禧到了第二天,突然下令到同豫轩去看看。

路上看到一个太监没有穿符合礼制的袍子便勃然大怒,命令随从杖责。

但当时宫杖没有带在身边。

慈禧余怒未消,居然命令下属用所乘轿的轿杆将这个可怜的太监打得死去活来。

等到她到了同豫轩,才知道已经在那里候驾的皇后隆裕、珍妃、瑾妃都因听说慈禧今天又大发淫威而惊吓得昏厥过去,且&ldo;僵而不苏&rdo;。

慈禧派人去瀛台告诉光绪,想看看光绪的反映。

光绪早就听说头一天的事了。

对慈禧派来的人说:&ldo;死就死了。&rdo;并赌气地说即使都死了,以后也永远不再立后。

光绪的表态很耐人回味,本来是后、妃被吓昏,他却特意提到皇后,所谓不再立后的隐台词就是:即使皇后被吓死,对他也无所谓……虽然一年以后,恢复了珍妃的封号,但是她非常清楚,举步维艰的宫廷生活的开始。

宫廷中的政治斗争不允许弱者犯错,每一次大意都是致命的。

珍妃从小的生活环境没有教会她怎样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生活,没有教会她向强权低头、仰人鼻息的为人,也没有教会她察言观色、进退自如的做人。

她的导师文廷式从小为她灌输的维新思想,而且她已经把这些都刻印在每根神经上,不像她的姐姐仅仅是听听而已。

珍妃的性格及思想倾向,既使她能同光绪情投意合,又造成了她的人生悲剧。

古老、枯朽、闭塞的紫禁城,容不下一个鲜活的、有生气的、有维新意识生命的存在。

珍妃与慈禧更大的冲突‐‐面对中国政局凄风苦雨的不同选择,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戊戌政变(1)

如果不是生活在波谲云诡的清末,如果清朝的气数未尽,如果西方列强没有穿过太平洋……珍妃的得意也好,失宠也罢,都不过是重复大多数后宫妃子拥有过的命运。

我们还不妨假设:若她从此小心做人,且足够幸运,能为光绪带来皇子,说不定能够母以子贵,平安度过一生。

可惜,历史没有给珍妃留下这样的机会,而且珍妃的独立思想、独立人格,更为她的凄凉收场早就做了诠释。

据曾在宫中给慈禧当过两年侍从的德龄记载:光绪&ldo;聪明好学&rdo;,&ldo;通晓各类事务&rdo;,但慈禧在归政后依旧大权独揽、处处掣肘,根本不给光绪施展政治才能的机会,不仅在重大政事当中光绪要服从慈禧的意旨,即使是自己的家务事,他也未必可以做。

要让皇上摆脱慈禧的控制,比登天还难。

皇帝要真正亲政,还需等待时机。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甲午海战中国大败后公车上书,珍妃的老师文廷式还参与组织了&ldo;强学会&rdo;。

这些维新派认为一个国家&ldo;变则存,不变则亡&rdo;,事物和真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古代对的道理,今天不一定还适用;今天对的东西,明天也可能是错的。

&ldo;时异久暂&rdo;,&ldo;是非递改&rdo;。

所以,变法既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同时又是一个开明国君的要务。

维新思想给珍妃带来了思想上极大的震动,她从老师文廷式、丈夫光绪的言谈中听到的一些国家政事,也让她开始为国家、民族的命运感到深深的担忧。

而她的丈夫光绪更在维新党人的鼓动下,燃起了重振朝纲的愿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