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西汉时期的史实 > 第11章(第1页)

第11章(第1页)

下集:新的依傍

9新的依傍

更新时间2015-9-2616:25:51字数:2323

刘邦看到自己的妻儿老小都落入了雍齿的手中,心急如焚,因为雍齿这个人杀人不眨眼,他与项羽不同,所以刘邦也感到兹事体大,可是作为政治家怎能被孝道这种小节所牵绊。刘邦并没有想管刘太公的事情,只不过他心系的还是丰城的黎民百姓。

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个地方,忍俊不禁,这有可能是后来的汉朝皇帝为了渲染祖先的光辉而改写的,因为最重要的是刘邦担心的是此刻还在城中的那个悍妇老婆吕雉,尽管吕雉被吕公夸得天花乱坠,但是骨子里的叛逆的性格还是在此刻彰显出来。

正在他着急的当口,却听到东阳宁君与秦嘉立景驹为楚假王,楚国的国王中没有一个姓景的,所以这一个政权普遍和陈胜吴广政权一样不受任何势力的承认,因为刘邦自己只有沛县一个地方,除此之外无所依傍,所以他听到政权在留(今沛县东南)的景驹政权,于是就想投奔景驹,欲借军攻丰。在去投奔景驹的路上,遇见了也要投奔景驹的张良。两人于是兵合一处。

刘邦此刻属于病急乱投医,因为他没有想到自己和张良都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去投奔一个前途未卜的势力,所以两个人心里都没有胜算。可是在这一路上面,二人看到对方的志向后,一交谈,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张良放弃投奔景驹的念头,直接投奔到刘邦这边。刘邦以张良为厩将。

其实刘邦此刻就已经为自己的宏图伟业打下了很好的地基,也就是撒下了不错的种子,可是这些种子到最后会被自己带到何方,这个还真的说不准。张良此刻也在为刘邦的未来而担忧,因为自己尽管有扶立贤主的志向,但是保不齐明天刘邦的大军就支撑不住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此时,建立张楚政权的陈胜吴广已经被章邯打败,因为农民军队力量太弱,再加上陈胜姓陈不姓芈,他再怎么苦苦的劳作也不会战胜拥有几十万大军的秦朝军队的。陈胜吴广失败之后,项梁叔侄觉察到了在沛县东南还有一支非正式的军队,因为这支军队还是打着楚国的旗号,如果不灭掉这支力量,自己出师无名,如果以后出现了两个楚王,项梁叔侄将难以立足。

项梁看到秦嘉和景驹的军队驻扎在彭城以东,想要阻挡项梁西进。项梁对将士们说:&ldo;陈王最先起义,仗打得不顺利,不知道如今在什么地方。现在秦嘉背叛了陈王而立景驹为楚王,这是大逆不道。&rdo;于是进军攻打秦嘉。秦嘉的军队战败而逃,项梁率兵追击,直追到胡陵。秦嘉又回过头来与项梁交占,打了一天,秦嘉战死,部队投降。而那个作为楚假王的景驹,也在此刻被项梁杀死。

项氏杀景驹秦嘉的理由实在荒唐,竟然以陈涉战败不知所在,景驹、秦嘉自立为楚王大逆不道为名而攻杀楚王景驹。陈涉十二月死,景驹一月立,到项梁攻景驹的时候,已经是四月了,陈涉整整失踪了四个月左右,如果还活着,作为起义军的龙头可能四个月音信全无不露脸吗?显然是必死无疑,但项氏却抓着景驹,秦嘉没有陈涉尸体而拒不承认陈涉已死还以此为借口兼并景驹势力,真是厚颜无耻。

根本不把楚国放在眼里。后来范增出山劝项氏叔侄立楚王,他们后悔了,于是找半天找到熊心立为楚王,要是范增早点出山,结局就会变成项氏杀秦嘉而独尊景驹了吧,但最后项羽把楚怀王封到潮湿蛮荒之地,还杀了楚怀王,根本就是打着楚的旗号利用声望而已,刘邦项羽二人根本从未将楚放在心里。

刘邦曾投靠景驹,欲请兵攻丰,结果帮景驹的手下东阳宁君打了几仗,没捞到什么便宜,还没请到兵,就离开去跟了项梁,借到了兵,项梁灭楚时,刘邦持无所谓态度,根本没把景驹和楚国当回事,刘邦项氏这两个狼子野心都之徒只想着自己利益而已。这时秦将章邯派别将司马尼攻略楚地,屠相(今安徽淮北市),至砀(今河南永城芒山镇)。

这时的章邯军队可以算是蜀汉的姜维军队了,有他就能多支持几年,没有了他们,瞬间城池陷落。于是沛公与东阳宁率军向西,迎击司马尼,在萧县西与秦军展开战斗,结果不利,刘邦与东阳宁君退至留。补充军队和粮草后,再次进攻秦军,三日取砀,得到军卒五六千人。接着乘胜攻取了下邑(今安徽砀山县)。刘邦认为自己军队差不多,从下邑出发,再次攻丰,结果仍然没攻下。这时听说项梁在薛,于是留下军队围丰,自己率领百余骑至薛见项梁。项梁益沛公军五千、五大夫将十人,三攻丰邑。雍齿不敌,逃奔魏国。

刘邦打败了雍齿之后,占据了丰城,这样他总算可以作为一城之主管理者几百户的子民了。可是刘邦未来的走向成为了一个选择,因为刘邦毕竟占据着城池,可以据城而守,自立为王,可是他不想,因为刘邦占据的都是些小县城,心怀天下的他将秦始皇嬴政作为偶像来崇拜,怎会因这一城两城的得失而失去天下呢!

所以经过前思后想,刘邦决定投靠项梁,作一位帐下将领。就这样,沛公刘邦成为项梁手下一员大将。不久项羽攻下襄邑也还至薛。当陈胜死亡的消息确实之后,项梁尽召诸将还薛,采纳居巢人范增之议,立战国时楚怀王的后裔心为楚王,仍号楚怀王,都盱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