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二战全景纪实上下册 > 第66章(第1页)

第66章(第1页)

经过紧张的幕后交易,双方达成协议:在欧洲问题上,意大利支持法国立场,维护奥地利的独立,反对任何第三国干涉其内部事务,并反对任何国家单方面修改其在军备问题上承担的义务;在非洲事务上,意大利答应放弃它对法属突尼斯的要求,并同意照顾法国在阿比西尼亚的特殊利益。

法国同意修订意属利比亚同法属赤道非洲的分界线,把11万平方公里的撒哈拉沙漠让给意属利比亚;同意修改法属索马里同意大利殖民地厄立特里亚之间的边界,使意大利又得到800平方公里的海岸地带。

这块地方靠近曼德海峡,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此外,法国还同意意大利取得吉布提‐‐亚的斯亚贝巴铁路20%的股票;同意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自由行动,从而为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大开方便之门。

这一肮脏交易虽然明显对墨索里尼有利,但赖伐尔却把它说成是法国的胜利。

他事后得意地说:&ldo;我把意大利的侵略矛头引向了一边,因而拯救了法国。&rdo;

英国虽然也担心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的扩张会损害它在非洲的殖民利益,但它同法国一样更担心意大利会投入德国的怀抱,因而对墨索里尼的侵略野心采取了一种妥协的默认的政策。

1935年初,墨索里尼通过其大使向英国政府传递了一个口信,吁请英国对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的行动采取友好和帮助的态度。

英国的外交大臣西蒙告诉这位大使:&ldo;对意大利友好并帮助意大利,一向是英国政府的目标,我们的很多行为都可以作为证明。&rdo;

为了鼓励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墨索里尼玩弄两面手法,于1935年4月11日邀请英、法首脑到意大利的斯特莱沙举行会议,商讨因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而造成的欧洲局势。

在14日会议结束时发表的公报中,墨索里尼不仅假惺惺地同英法一起对德国单方面违犯&ldo;凡尔赛和约&rdo;表示遗憾,还同意为维护欧洲和平三国将采取&ldo;密切真诚的共同行动&rdo;。

同年6月初,英国国际事务大臣艾登访问罗马,企图就阿比西尼亚问题寻求一个折中的妥协办法。

他向墨索里尼建议,把阿比西尼亚欧加登省的一部分割让给意大利,并让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领土上修建一条连结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的铁路,而不要侵占整个阿比西尼亚。

墨索里尼根据英国的软弱反应认为&ldo;英国只不过是一个已被吓倒的、精神萎靡的老妇,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也只是吓人而已,无论如何也没有发动战争的能力&rdo;,因而拒绝了艾登的建议。

英国的态度是不了了之。

美国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态度更加消极。

正当意大利向阿比西尼亚边境积极运兵,准备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时,美国国会却于1935年8月通过了一项中立法,禁止把武器卖给交战国这一法案显然对缺少武器生产能力的阿比西尼亚很不利。

法、英、美的不干涉政策大大助长了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到1935年秋天,墨索里尼既完成了进攻阿比西尼亚的军事准备,也摸透了法英美对他的态度,遂决定开始动手。

10月2日,他在罗马的威尼斯广场向全国发表演说,声嘶力竭地喊道:&ldo;在阿比西尼亚问题上,我们沉默了40年。

今天报仇雪耻的日子到了,我们再也不能沉默了!

&rdo;

10月3日,装备重型武器的30万意大利侵略军分成三路,突然向阿比西尼亚发起大规模进攻。

---------------

11阿比西尼亚蒙难(4)

---------------

为了表明阿比西尼亚从任何意义上讲都不能享受与意大利平等的地位,墨索里尼不宣而战。

当意大利的轰炸机群袭击阿杜瓦城时,墨索里尼才无耻地通知国际联盟,胡说意大利遭到了阿比西尼亚野蛮的、无缘无故的侵略。

在这批飞机的飞行员中,有墨索里尼的两个儿子和他的女婿加勒阿佐&iddot;齐亚诺。

他的17岁的小儿子布鲁诺也被从飞行学校里接出来,以便分享这份亲自参与&ldo;历史上最伟大的殖民战争&rdo;的光荣。

墨索里尼原想凭借自己的庞大军队和先进装备一举击垮阿比西尼亚,在国际上做出重要反应之前即结束战争。

但是出乎他预料的是,阿比西尼亚的抵抗非常顽强。

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天,阿比西尼亚即进行了全国动员,有20多万12‐20岁的青年报名参军。

过去经常相互械斗的部落,也在&ldo;保卫阿比西尼亚独立&rdo;的口号下团结起来。

这支世界上最年轻的军队尽管缺乏训练,武器装备落后,但是斗志昂扬,勇敢强悍。

他们手持步枪长矛,利用有利的山区地形,组织伏击战,截断敌军补给线,为保卫祖国每一寸土地英勇奋战,使意大利侵略军屡遭失败。

墨索里尼久久等不到来自阿比西尼亚的捷报,心急如焚。

他一再命令侵阿意军总指挥戴博诺不必顾及补给线的问题,立即向阿比西尼亚腹地进击。

而戴博诺认为,这只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短时间不可能得到惊人的胜利。

而墨索里尼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希望看到的是速战速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