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二战全景纪实上下册 > 第1章(第1页)

第1章(第1页)

[战争纪实]《二战全景纪实》作者:沈永兴朱贵生【完结】

内容简介

战争注定是血淋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记忆留下了无数个异常惨烈的战争画面。动辄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的伤亡,使&ldo;二战&rdo;的战场成了地道的屠宰场。战争又是悄无声息的。硝烟背后,政治巨头的决断主宰着战争,各种力量的演化扭曲着战争,无处不在的谍影影响着战争,&ldo;二战&rdo;中的人物,故事,比情节曲折、动人的电影更丰富和精彩。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是枪炮的较量,更是最尖端的展览,双方顶尖人才的对垒,是战场内外敌对双方综合力量的全面较量。

白描纪实的笔法全景俯瞰!惊心动魄的细节一个不漏!斗强、斗勇、斗狠、斗智,一幅人类历史最为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逞凶、逞奸、逞谋、逞奇,一个各色人物粉墨登场的人性舞台。

第一部死灰复燃

人类的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史。最近五千年来,大小战争总共发生了14513次,没有战争的时间只有292年。不过,战争的次数虽然不少,能使人永志不忘的世界大战却只有两次。这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本世纪上半叶,在时间上仅仅相隔20来年。有意思的是,它们之间不仅在参战国家和战争结局等方面有许多类似之处,而且还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播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

---------------

1巴黎和会:播下浩劫的恶种(1)

---------------

人类的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史。最近五千年来,大小战争总共发生了14513次,没有战争的时间只有292年。不过,战争的次数虽然不少,能使人永志不忘的世界大战却只有两次。这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本世纪上半叶,在时间上仅仅相隔20来年。有意思的是,它们之间不仅在参战国家和战争结局等方面有许多类似之处,而且还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播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

人们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年。这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太子弗兰茨&iddot;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加夫利洛&iddot;普林西波刺杀。消息传开,举世震惊。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早已怒目相向、剑拔弩张的欧洲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和由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遂以此为口实而于当年8月开战。开始阶段,参战国都是欧洲国家,战场也仅限于欧洲地区。后来战火逐渐越出欧洲,席卷了亚非许多地区,参战国也扩大到约占世界14人口的五大洲的33个国家。在战争中,各交战国总共动员了7400万人走上前线,使用了各种最新型的杀人武器,结果导致1000万人阵亡,2000万人受伤,500万人失踪,无数城市和乡村被夷为平地。真是规模空前,惨烈空前,代价空前。

在头两年多的时间里,交战双方互有攻守,各有胜负,战局扑朔迷离,很难看出鹿死谁手。但是1917年发生的两件大事,对战局发生了决定性影响。

第一件大事是美国参战。美国是位于北美洲的新兴帝国主义强国。在相当长时间内,美国对这场战争采取的是隔岸观火、坐收渔利政策。它以中立为名,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大发战争横财。后来美国看到,经过两年多的角逐,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参战时机已经到来,遂以德国潜艇攻击美国商船为借口,于1917年4月6日打着维护公海自由的幌子向德国宣战。美国的参战,不仅在经济上和军事上极大地加强了协约国的实力,而且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在美国的带动下,古巴、巴拿马、希腊、巴西、利比里亚、泰国等相继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阵线,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协约国方面的优势。

第二件大事是俄国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国无产阶级在列宁领导下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本国的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导致俄国退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相互残杀,也极大鼓舞了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志,从而加深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内部危机,提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日期。在俄国革命影响下,德军士气涣散,逃兵数以万计。

为了挽回败局,德军统帅部于1918年3月决定,利用同俄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后东线获得稳定的机会,集中187个师的兵力在西线发动强大攻势,以便在大批美军赶到之前击溃英、法军队。但结果四次攻势四次败北,不仅白白消耗了大批武器弹药,还付出了伤亡70余万人的昂贵代价。7月18日,协约国军队在长达45公里长的战线同时发起强大反攻。8月8日,协约国军队突破德军前沿阵地,毙伤和俘获了大批德军,其中包括许多前线司令部人员,于是德军全线动摇。德军总监鲁登道夫哀叹:&ldo;8月8日是德军在世界大战中最不幸的日子。&rdo;8月13日,德国军政首脑在最高统帅兴登堡的房间里召开会议研究形势。与会者一个个脸色阴沉,神情沮丧。军方代表鲁登道夫在会上强调,德军已肯定胜利无望,为了保住德国的军事骨干和生产潜力,应尽快通过外交途径结束这场战争。但政府方面因担心突然媾和会招致国内不满,甚至会引发革命,而迟迟没有采取实际行动。10月3日,德军总司令兴登堡向政府提出:&ldo;形势日益吃紧,有可能使最高统帅部做出沉痛决定。&rdo;在此情况下,新的德国政府首脑麦克斯才不得不于10月4日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