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和李光弼撤出井陉口以后,将井陉口关闭,以防止叛军西出,进入河东地带。
叛军大将崔乾佑,和虚连那真率十五万兵马,进逼潼关,哥舒翰屡屡战败,潼关不稳,长安城危如累卵。
北边回鹘的葛勒可汗,其子叶护,在范阳城失踪,纵然想发兵南下援救大唐,也有所掣肘;
西南边的吐蕃,也虎视眈眈的盯着中原;
而西域的土谷浑以及高厂等国,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唐朝的所有驻军为了支援中原,大部分都撤了军,这些西域小国,又有死灰复燃的态势。
与此同时,叛军一方也发生了内乱晋王安庆绪连同兵部侍郎严庄,以及宦官李猪儿,也正紧锣密鼓的部署着一场惊天政变。
范阳城晋王府。
&ldo;方才在皇宫的时候,李猪儿向我暗中报信,他说主上已经写好了立储诏书,准备于后天朝会的时候发布!&rdo;严庄沉声说道,他看了看安庆绪,&ldo;储君人选正是郑王!&rdo;
&ldo;后天?&rdo;陈文周冷笑了一声&ldo;王爷向主上请辞的时间,便是在今天,而主上在后天就要公布立储诏书,可见,主上的心思是早就有定准的了,他就是要等到王爷离去之后,再颁布这个消息。&rdo;
安庆绪闻听此言,面色青黑,心中再不犹豫,他的眼中露出了一丝狠色,&ldo;既然父皇不仁,那就休怪本王无情了!事不宜迟,咱们这便按事先商量的动手。&rdo;
安庆绪陈文周严庄三人相互看了一眼,又把安庆绪手写的血书拿了出来,那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名字,分别是安庆绪,陈文周严庄和李猪儿,随后几人郑重点头。
一场惊天巨变就此展开!
范阳城皇宫。
&ldo;启奏陛下,晋王在今天上午出城往北边去了,&rdo;严庄对安禄山禀报道。
安禄山闻言,只是淡淡地说道:&ldo;晋王深明大义,急流勇退,总算没有辜负朕的一片苦心。&rdo;
&ldo;陛下说的极是,恕微臣直言,晋王也算是有自知之明了!他知道自己的才干和胸怀不如郑王,所以主动退出,这样,既不会坏了主上与他的父子之情,也不会坏了他与郑王的兄弟之义,同时也有利于我大燕国的稳定!如今战事越发紧张,实在不能够在立储的问题上,发生内乱之事,否则可就让唐狗白白的看笑话了,&rdo;严庄分析着说道。
安禄山面带微笑地看了严庄一眼,&ldo;晋王和郑王虽然是朕的儿子,但他们却不是最了解朕的人,最了解朕的人,却还是严爱卿。&rdo;
严庄拱手,嘴里谦虚地说的:&ldo;陛下过誉了,微臣也不过是据实而言。&rdo;
严庄抬起头,看了一眼安禄山,然后说道:&ldo;陛下,以微臣之见,如今晋王已经离去,立储之事也应宜早不宜迟,郑王既然是未来太子,那就应该入主东宫才对!这样一来才不违背礼仪,到后天朝会颁布立储诏书的时候,郑王,哦不,现在应该称他为太子了,他也应该提前进攻熟悉一下宫里的规矩和环境,这样也能显示我皇家的风范!至于郑王府嘛,那就应该作为太子的潜邸了。&rdo;
安禄山闻言,略微思索了片刻,才点头说道:&ldo;爱卿说的有道理,深合朕意!那朕这就传旨,召郑王入主东宫,准备议立太子的事情!&rdo;
严庄拱手说道&ldo;陛下圣明。&rdo;
顿了顿,严庄又说道:&ldo;如今郑王成了太子,那史朝义那边,又当如何?&rdo;
安禄山看了严庄一眼,面带古怪笑意,然后说道:&ldo;怎么了?严爱卿何故有此一问?&rdo;
严庄赶紧摇了摇头:&ldo;陛下不要误会臣的意思。&rdo;
安禄山摆了摆手,他知道严庄心里是怎么想的。
史朝义是郑王安庆绪的心腹之人,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郑王既然做了太子,也应该有自己的一帮人马才对,那么史朝义也应该有所嘉奖。
安禄山说道:&ldo;史中郎,深得其父大将军史思明的真传,文武兼备,有勇有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将来若有他辅佐庆恩,朕也是能够放心的,只是目前嘛,&rdo;
安禄山看了看严庄,才又接着说道,&ldo;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监门卫中郎将,朕对他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年轻人不能够抬得太高,否则很容易摔下来!根基不稳,则难成大事,还是让他继续做两年监门卫中郎将吧。&rdo;
严庄面色不变,虽然安禄山没有给史朝义升官,也就意味着暂时不会威胁到严庄的地位,但严庄也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是淡淡说道:&ldo;陛下圣明。&rdo;
安禄山点了点头,&ldo;你让你手下的千牛卫,去范阳城贴下告示,就说后天朕将要颁布立储的事情,这是我大燕国的第一要紧事情,必须让范阳众人都知道。&rdo;
&ldo;臣遵旨!&rdo;
郑王府。
安庆恩今天的心情很好,他已经从母妃段氏那里得知了安禄山准备立他为储君的消息。
安庆恩一想到后天之后,自己便是太子了,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安禄山身体不好,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撒手而去,到那时他安庆恩便是这大燕国的君主!
现如今大唐气数已尽,要将其完全灭掉,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真正一统天下的日子,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