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看着郭子仪一眼:&ldo;大帅说的我心里都明白,只是这&rdo;李光弼埋头叹了一声,&ldo;事到如今,恐怕也只能撤军了。&rdo;
他似乎又想起了什么,然后说道:&ldo;只是文周和晨将军都还在河北范阳,咱们如果此时撤军的话,那他们两人应该怎么办?&rdo;
郭子仪心中早已想到此节,闻听李光弼此言,倒并没有什么意外表情,&ldo;还有回纥的叶护太子!他们三人都还在范阳,他们那边是个什么情况我们也不知道!罢了,不等他们了!&rdo;
李光弼一惊,&ldo;不等他们了?大帅,我们如果就此撤军,岂非将他们几人丢下于不顾,而且河北也将尽陷于敌手,到了那时,他们几人该如何才能逃得出来呢?&rdo;
郭子仪的面色有些复杂:&ldo;文周这小子,看似文弱,但其实是一个胆大包天的家伙,我也没想到他会只身杀入范阳!&rdo;
李光弼摇头说道:&ldo;大帅这却是你错怪他了,当初文周去了饶阳之后,本意是想将高邈和何千年骗到常山,他便跟着一块儿回来,没想到那高邈突发奇想,竟然让他押送叶护太子去范阳,又派别将蔡希德跟随,所以他去范阳也是迫不得已!&rdo;
这些都是南霁云从饶阳回来之后禀报给李光弼的,郭子仪闻言,&ldo;原来如此。&rdo;
过了一会儿,郭子仪才说道:&ldo;事到如今别无他法,咱们后院起火,又面临几路叛军的包围,如果我们还不及时撤军的话,恐怕会落个全军覆灭的下场,你我乃是一军之主,不能为了两个人,去冒着全军覆灭的风险,这太因小失大了!&rdo;
李光弼情知如此,但又确实于心不忍。
李光弼知道,郭子仪的心情恐怕比他更加难受,且不说陈文周是他的头号爱将,单说郭晨是他的亲生女儿。
父女之间本来就有嫌隙,如果郭子仪再这样做的话,只怕他们父女之间的嫌隙就会更深了。
李光弼正欲说话,郭子仪却摆了摆手,&ldo;光弼,你想说什么我都清楚,但我们几万大军,不能为了他们两个人去冒那种风险,哦对了,你不是说文周还留有一个锦囊吗?&rdo;
------------
第一百八十八章各方动作
李光弼点了点头&ldo;当初文周留下了三个锦囊,后两个锦囊,他嘱咐我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打开,现在还剩下第三个没有打开,咱们这就打开看看吧!&rdo;
郭子仪点了点头,李光弼从怀里取出陈文周留下的第三个锦囊打开,从里面取出了一张字条。
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几行小字:如果节帅打开了这个锦囊,那就说明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地步,撤军!
后面还附有一行小字:由井陉口西出,撤出之后,关闭井陉口!
郭子仪抬头和李光弼对视一眼,郭子仪惊讶地说道:&ldo;这小子怎么会知道现在的形势,我曾听你说,这个锦囊可是很久以前留下的!&rdo;
李光弼笑了一下,摇头说道:&ldo;这小子向来有未卜先知的本事!&rdo;
郭子仪也笑了一下,然后摇头说道:&ldo;依我看,他当时卧底在安忠志的身边,一定是知道了史思明要回河北的消息,所以他才判断叛军可能会进围常山,你看他的第二条锦囊便是,如果常山告急,让你派人向我求援!&rdo;
李光弼点了点头,随即脸上写满了踌躇:&ldo;大帅,要不我们再考虑一下?晨将军和文周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咱们就这样把他们两人丢下,我始终觉得不妥呀!&rdo;
郭子仪闻言,神色有些恍惚,表情极为复杂。
过了好半晌,才说道:&ldo;安排撤军吧,如果咱们再犹豫不决的话,等到叛军的几路大军对咱们进行合围,到时想撤都撤不了了!&rdo;
李光弼知道郭子仪已经决定了,却也不好多说。
他深刻地明白,郭子仪和他,都是一军之主,必须要为手下几万儿郎的性命考虑,不能凭借一时的儿女私情想问题和做事情!
想通此节,李光弼点了点头,&ldo;那我就擂鼓聚将了,商议撤军了!&rdo;
河北,博陵。
此处位于河北常山的东部,与郭子仪和李光弼所在的常山郡遥相对峙,正是燕国大将军史思明扎营的地方。
一个月以前,史思明率领三万大军从洛阳出发,进攻常山、饶阳一带的唐军,企图阻止他们在河北打开战局。
双方苦战半月,叛军连连失利,幸亏了这河北是安禄山的老巢,经营多年,所以不断有兵源补充。
就算如此,也才勉强拦截住了朔方军和河东军,否则官军极有可能直逼范阳。
史思明亦大为恼火,损兵折将不说,还时常忧心官军北进直捣自家老巢!
不过令他感到高兴的是,就在这关键时刻,山东河南一带的叛军,尽数北撤,回援常山!
三路兵马加在一起,总共有十来万人,这可够官军喝一壶的。
如果说陈文周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人,那么史思明就得加一个更字了。
此人形貌较为丑陋,胡子拉碴,斜眼看人,颧骨突出,不过他身材魁梧,满身的凌厉之气,颇有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此刻的史思明正坐在自己的军帐中,看着一封书信,那是他的儿子史朝义写给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