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孙的语气之中略有骄傲,“给臣一点时间,能够日产五十辆。”
虞醒却有一些头疼。
日产十辆,一年不过三千多辆。日产五十辆,不过翻五倍而已。一万多辆平车,能有什么用?
虞醒做的大工程,这个数字加上一个零,不,加上两个零都未必够。
一场大决战都要有一百万手推车推出来。
建立完善的交通网。
即便这个时代的道路要求太低了。一丈宽的路面就足够了。甚至如果遇见特殊地形,一米五到两米之间,不是不能接受,只要能通行车马就行了。
奈何,这个小要求在云南这个地形之下,在数以万里的距离中,就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了。
土方量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虞醒如果用最原始的技术去做,不知道会造成多大的浪费。
所以要尽可能提供最大的技术支持。
在有限条件之下,改进技术。
是虞醒唯一能够做的事情。
那么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规模最大是工程车辆。
没有任何动力,只凭人力之下。这个铁车就是最重要的转运土方的车辆,同时,由这个铁车改进出来的,很多方便施工的车辆,也是虞醒所需要的。
日产十辆,五十辆都太少了。
不过,虞醒去临安之前,心中有些想法,但没有这么激进。
自己布置的就比较保守。李裕孙实际上也打了折扣。那也是自然的事情。
“算了。天色不早了。你先回去吧。”
“我明日去少府,到时候再谈了。”虞醒语气微微一顿,说道:“另外,请西南大学的人一并过来。”
虞醒对西南大学寄希望甚重。科学与科技发展,不能光靠一个人。只是他戎马之间,也很少有时间去西南大学,这一次,让西南大学人看看,知识是如何作用于具体事物。
又是如何形成力量。
希望能让这些人有所启发。
从而让更多人导入科学的道路上。
*******
第二日一早。
虞醒就到了少府。
少府在昆明城中有衙门,但是少府生产基地,也是五华山附近的。
原因也很简单,昆明城就在五华山下。而云南平地绝少。耕地就更少了。
虞醒决计不会占用耕地建立大面积的厂区。
于是,很多占地很广的建筑都在五华山下,或者山上。即便稍稍侵占些平地,也无所谓。地势所限,这里耕地收成也不会太好的。
李裕孙,李辅臣,陈宜中等众人都在这里等着。
一番行礼,不必多言。
虞醒看着五华山下连成一片的厂区。
说道:“先去军工厂看看。”
军工厂是少府最先修建的,从七星山铁厂迁徙过来的工匠修建出来了。
而今整个云南有铁厂七八处,却以此处为最。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