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中医学的就业前景 > 第二节 带下病(第1页)

第二节 带下病(第1页)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www.Pinwenba.com

本病主要病机是湿浊下注,任脉损伤,带脉失约,包括脾虚、肾虚、湿热下注、湿毒蕴结。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气结,损伤脾气,运化失常,湿浊下注,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致带下病。素体肾气虚弱,或房劳多产,肾气损伤,肾失封藏,任脉不固,带脉失约,阴液滑脱而下,成为带下病。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或肝郁脾虚,郁久化火,湿热互结,流注下焦,损伤任、带二脉,而为带下病。经期产后,胞脉空虚,湿毒之邪乘虚而入,任、带二脉受损,以致带下病。

现代医学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等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一)肾阳虚

临床表现:带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头晕耳鸣,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淡润,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治疗原则: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方药:内补丸(鹿茸、肉桂、菟丝子、黄芪、白蒺藜、沙苑子、肉苁蓉、桑螵蛸、制附子、紫苑茸)。

(二)脾阳虚

临床表现: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神疲倦怠,四肢不温,纳少便溏,两足跗肿,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完带汤(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苍术、车前子、甘草、陈皮、柴胡、黑芥穗)。

(三)阴虚挟湿

临床表现:带下量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有臭气,阴部干涩不适,或有灼热感,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颧赤唇红,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阴益肾,清热祛湿。

方药:知柏地黄丸(茯苓、猪苓、泽泻、赤芍、丹皮、茵陈、黄柏、栀子、牛膝、车前子)。

(四)湿热下注

临床表现:带下量多,色黄,黏稠,有臭气,或伴阴部瘙痒,胸闷心烦,口苦咽干,纳食较差,小腹或少腹作痛,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止带方(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黄柏、知母)。

(五)湿毒蕴结

临床表现: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状如米泔,臭秽难闻,小腹疼痛,腰骶酸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除湿。

方药: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知识拓展

带下病与妇科炎症

带下病分为两类:1炎症性带下,与细菌、病毒、微生物、原虫等感染有关;2非炎症性带下,主要是雌激素偏高,或者孕激素相对升高。使黏膜中腺体细胞分泌增多,或者是盆腔充血引起盆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组织渗出液较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