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中医学的就业前景 > 第三节 脾胃系病证(第1页)

第三节 脾胃系病证(第1页)

一、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证的病证。

胃痛的病因病机多见于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外感寒邪或过服寒凉导致气机凝滞,胃气不和,收缩而痛。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横逆犯胃均可使胃失和降而致胃痛。素体不足或劳倦内伤,导致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胃失温养,或热病伤阴或胃热火郁伤津,胃失濡养,也可导致胃痛的发生。

现代西医学指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证的病证,可按本病辨证治疗。

(一)寒邪客胃

临床表现: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疗原则: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加味(高良姜、香附)。

(二)饮食停滞

临床表现: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

(三)肝气犯胃

临床表现: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多薄白,脉弦。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陈皮、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川芎)。

(四)脾胃湿热证

临床表现: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身重疲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方药:清中汤加减(香附、陈皮、山栀、金铃子、延胡索、甘草、黄连、生姜)。

(五)肝胃郁热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泻热和胃。

方药:丹栀逍遥散(当归、白芍、白术、柴胡、茯苓、甘草、生姜、薄荷、丹皮、山栀)。

(六)瘀血停胃证

临床表现: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治疗原则: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方药: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合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加减。

(七)胃阴不足证

临床表现: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原则: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一贯煎(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合芍药甘草汤(白芍、炙甘草)加减。

(八)脾胃虚寒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