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内传来了柴容已死的讯息,众百姓们无不震惊!
国不可一日无君,七岁的儿皇帝,柴宗训继位。
柴宗训便是周恭帝,后周世宗柴荣第四子,五代时期后周最后一位皇帝。
籍贯邢州尧山(今邢台市),广顺三年八月初四日(953年9月14日)出生于澶州府第。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癸未日,制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食邑三千户,实封五百户。
周世宗于同年六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午日继位,沿用周太祖年号“显德”。柴宗训即位时,年仅七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
周世宗死后,禁军高级将领的安排发生了很大的变动。
殿前司,此前一直空缺着,柴宗训继为以后,与赵匡胤是年少好友的慕容延钊调任殿前副都点检。
接下来便是,所有与赵匡胤关系好的人都纷纷担任要职。
赵匡胤逐渐的掌握的权利,为进一步发动兵变打下了基础。
此刻,梅笑寒依旧被困在扬州城内,并且没有一点儿办法。
缔造大宋的江山几百年基业在基础实际上是军阀,他们出生在乱世,生长在乱世。
眼里所见到的世界,战乱!战乱!战乱!
当然参与一场兵变,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按照现在的说法,若是没有组织若是没有纪律,是不可能完成的。
这场兵变的头子,首先推举的就是赵匡胤和赵匡义两兄弟,当然还有其他的人。
或许现在还要加上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现代少年梅笑寒。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
现在我们翻开史书,看到的绝大多数记载都是这样的:
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得七年(公元960年)元旦日契丹来犯,庭议命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迎敌。
初三日,大军出开封,天黑以前驻军在开封城东北40里的陈桥驿,当天夜里军队哗变,强行以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不容他反抗。第二天全军回城,即日周亡宋兴。立国三百余年的宋,就此开始了。
然而实际的情况并非是这样,从柴荣死到赵匡胤陈桥兵变这段期间,有大约半年的时间。
而这个时候赵匡胤的身份是禁军统帅,按道理说他应该守在开封城。
而个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柴荣死后,赵匡胤便离开了开封。去到了归德,直到朝廷命令他出拼抵抗来犯的契丹。
归德军节度史赵匡胤并不在开封,而在归德!
一个手握军权的人,远离政治中心这么久,没有人知道他想要做什么。
节度使,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
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当梅笑寒从扬州城出来时,已经被围困了一个月,此时距离陈桥兵变只有不到一个月时间了。
宋州,赵匡胤发迹的地方。
在宋州,梅笑寒见到的人不是赵匡胤儿是赵匡义。
当赵匡胤再次见到梅笑寒时,既然忍不住要哭了,皇上死了,这个对他有恩的人,永远的离开了他。
让梅笑寒想不明白的是,赵匡胤不呆在开封却在宋州悠闲自在。
“先帝驾崩。。。北伐不得不停止。”
赵匡义见到梅公寒以后,对他颇有好感,拉着他的手便要与他谈天说地,道古论今。
赵匡义道:“梅公子对于未来有何打算?”
“莫非。。。这一支部队是你从扬州带来的?”
装备精良,且精神气十足,一路奔来如威武之师,无人能够阻拦。
“不错!我被围困在扬州城内,不能脱身,便自己拉起了一支队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