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宋朝原来是这样 豆瓣 > 第49章(第1页)

第49章(第1页)

仁宗皇祐元年(1049),侬智高出兵占据安德州,宣布脱离交趾统治,建立&ldo;南天国&rdo;。侬智高上表大宋朝廷,请求归顺,但是大宋朝廷抱着&ldo;多一事不如少一事&rdo;的心态,拒绝其要求。这位南天一霸索性广招亡命之徒,于1053年率五千精兵,攻破邕州,改国号为&ldo;大南国&rdo;,自称&ldo;仁惠皇帝&rdo;,之后连续占领横州、贵州、藤州、梧州、封州等,一路向东,直逼广州城。侬智高围困广州五十七日不克,遂解围攻破昭州。一时间,南方局势恶化,大宋帝国又一次面临严重的外患。

在这个时候,已经升任枢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奋勇,他上书皇帝说:&ldo;臣起自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骑数百,益以禁军,羁贼首致阙下。&rdo;仁宗皇帝任命狄青为荆湖南北路宣抚使,讨伐侬智高。

狄青抵达前线后,发现情况非常糟糕。

起初驻扎在南方的宋军对侬智高多抱有轻视之心,正因为轻敌,故而损兵折将。狄青下令,所有将领不得轻举妄动,等待他统一部署。可是有人急于立功,对统帅的命令置若罔闻。陈曙擅自发兵八千出战,大败而还。狄青毫不客气地将陈曙斩首示众,所有人无不大惊失色。

侬智高发现新来的宋军统帅按兵不动,不由得讥笑大宋帝国的将军都是些贪生怕死之辈罢了,等了十来日没发现动静,稍有松懈。岂料狄青正是故意迷惑敌人,在敌人松懈之时,正是他进击之日。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正是狄青的作兵风格。宋军急行军一昼夜,一举越过天险昆仑关,出其不意地出现在邕州东北的归仁铺(广西南宁东北)。侬智高紧忙出动大军应战,狄青正面以步兵接敌,将蕃落骑兵作为奇兵,在战斗关键时刻投入作战,从左、右两翼包抄,侬智高大败,是役损失数千人。

吃了败仗后,侬智高退回邕州城内。狄青紧追不舍,推进五十余里,侬智高精锐尽失,自知不是狄青对手,遂纵火烧了邕州城,在夜色的掩护下,仓惶出逃。收复邕州城后,宋军缴获了侬智高留下的金帛巨万,并且发现了一具尸体,身着金龙袍。当时有些将领认为这是侬智高的尸体,打算向朝廷邀功。狄青答道:&ldo;安知这不是侬智高的诡计呢?我不敢在没确认的情况下,向朝廷假报邀功。&rdo;

狄青的判断是对的。据史料所记,侬智高的确没有死,他逃到了大理(今云南),不过其政治生涯从此画上句号。

狄青平定侬智高之役,其规模是比不上宋辽战争或宋夏战争。然而侬智高凭借广源州区区一块地盘与数千蛮兵,居然能蹂躏两广,从邕州一路杀到广州,可见宋朝国防力量之孱弱。这次胜利对兵事不振的大宋帝国来说,仍然算是注了一针强心剂。自太宗皇帝后的两百多年,大宋帝国在对外战争上胜少败多,弱势明显,狄青的胜利,对朝廷乃是莫大的慰藉。也正因为如此,狄青成为帝国的英雄,他一路高升,直至升任枢密使,成为帝国的顶梁柱。

狄青的人生就是一部奋斗的励志书。他出身低微,早年因为当兵,在额头上有刺字(宋募兵时多有刺字),后来成为国家重臣,刺的字还在。皇帝看不过去,亲赐药水让他把刺字除掉。狄青用手指着刺字对皇帝说:&ldo;陛下乃是以战功提拔微臣,而不是问臣的出身门第。臣之所以有今日,正是从此刺字当兵开始。臣想保留此刺字,以劝勉诸兵士能留在军队中,请恕臣不奉诏之罪。&rdo;也就是说,狄青留着额头上的刺字,就是要给普通士兵树立榜样,只要肯奋斗,就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在仁宗时代,狄青是最负盛名的将领,他的故事后来也同样被改编为小说,广为流传。狄青与汉代名将卫青颇有类似之处,两人均出身低微,后来均成为军界的一号人物。只是卫青崛起还沾了外戚的光,而狄青则完全是靠自己的奋斗。俩人的性格也有共同点,缜密而寡言,沉勇而有大略,居于高位时不忘卑微,始终怀着戒慎之心。在行军作战上,狄青与卫青一样,用兵上深谋远虑,审时度势,耐心等待最佳战机,不战则已,战则必胜。所不同的,卫青生于汉朝最强盛的时代,狄青所处的宋朝则相对孱弱,故而他虽有不世之才,终究未能取得卫青那么伟大的业绩。

二三 熙宁变法(上)

在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里,宋仁宗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一年。他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正是由于他的宽厚仁政,才涌现出像包拯这样刚正不阿的文臣,以及像狄青这样从士兵到统帅的武将。可是仁宗皇帝缺乏开拓进取的雄心,整个大宋政坛暮气沉沉,特别是&ldo;庆历新政&rdo;失败后,党争纷起,朝廷弊政日益显现。

公元1063年,宋仁宗去世后,宋英宗继位。英宗在位时间仅仅四年,属于典型的过渡型政权。此时大宋帝国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已是危机重重。帝国的危机可以简要地归结为两个方面:其一是财政危机;其二是军事力量薄弱。

有些人会感到奇怪,既然天下太平,为什么帝国会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呢?这里面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制度上的种种缺陷所致。&ldo;冗兵&rdo;&ldo;冗官&rdo;&ldo;冗禄&rdo;是造成财政亏空的三大原因。

在宋太祖时,帝国军队(包括中央禁军及地方厢军)数量是37万人;到了宋英宗时,军队猛增到了116万人,每年光军费的支出,就占财政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不仅兵员多,官吏也多。在宋真宗时,帝国官吏人数是1万多人,到了宋英宗时,已经达到24万人,几乎翻了一倍。宋朝以高薪养廉,每年官俸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