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脾气是啥都敢想,想了就要干。
打徐州的事情,很快就被提到日程上了。
开会!
曹『操』开会,绝对和刘备不同。
自初平二年底(190年)至今,五木在曹营待了已经三年多了,曹『操』说话是有讲究的,听了第一句话,五木已知道曹『操』的意图了。
如果曹『操』说:咱们今天研究下徐州的事。那就是要大家商议,要不要打徐州。
而今天曹『操』说:咱们商量下打徐州的事,那就说明,打徐州已经是既定战略了,众人要商议的只是怎么打的问题。
荀彧进言:“凡战,必师出有名。某已草拟檄文,请明公阅。”
曹『操』见下属们工作主动『性』如此之高,十分开心:“念来听听。”[]组团游三国115
荀彧念道:“……徐州陶谦,外慕声名,内非真正;贪利赖宠,背道任情;刑政失和,多害良善;彗星流陨,天怨于上;山崩土震,地怨于下……”云云。
若是在前两年,这种文章对五木而言绝对是天书,不过近几年,五木的古文造诣已经是一日千里。有一个现象:任何擅长唱歌的人,语言天赋都比较高。若要探讨原因,也许“歌”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一种浓缩成精华的语言,常唱歌也许对语言能力是个提升吧。当然,凡事都有个别,据闹心估计,唱“一无所有”的崔老爷子可能是例外。
又扯远了。
荀彧的檄文不外乎是臭骂陶谦一通,讨伐檄文嘛,本就是要声讨、揭发敌人的丑陋,不会有好听的词,而且必定会添油加醋一番。
荀彧作的檄文文法也算是中规中矩,语言足够阴损恶毒,可是曹『操』并不十分满意。
曹『操』的意见很直接:意思全对,但讨伐檄文,不仅是给读书人听的,更是给广大百姓听的,这样文绉绉不成。
曹『操』道:“五木那种言词好,百姓们都听得懂。”(五木同志自己曾说,姓邓名森林字五木,因此曹『操』喊他五木也是表示尊重。)
五木听了曹『操』的话,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羞愧。高兴的是曹董欣赏自己说话的方式,羞愧的是:这不是埋汰我没文化嘛!
曹『操』想了想:“这样吧,五木你按文若的檄文再拟一篇,一定让所有人都看得懂,散发给徐州百姓。另外,文若所写的这一篇,直接发给陶谦。”
曹『操』又指示:在发给陶谦的文绉绉的檄文里,另外加上几句,意思就是告诉他,我就是要打你,你爱咋地咋地。
五木暗自佩服曹『操』:曹董就是牛!这样做是要彰显一种霸气,从心理上先击垮敌人。
五木也暗自高兴:看来曹董是真喜欢我的文采,不是埋汰我没文化啊。噢耶!小白文终于有出头之日了!
接下来便是各种分工:负责战略策划的、负责战术设计的、负责后勤供给的、负责留守内政的,五木除了写“小白文”任务之外,还要和马钧一道负责整治军械,准备随大军出征徐州。
……
受到领导重视,让五木兴奋不已。[]组团游三国115
可是提起笔来,五木开始犯愁了:如果原原本本地把荀彧的檄文翻译成“小白文”,倒是简单,可那样真就显示自己没文化了。如果不翻译,自己搞原创,还真的很难啊。
骂人损人,五木不是不会,可是把这些东西落到纸面上,还真是头一次。
看着脏话连篇草稿,五木摇摇头。不行啊,给老百姓看,也不能只写国骂啊,这不要说“小白文”了,看着比“小黄文”还恶心啊,可怎么办啊?!
丑时了,五木望着新写的一稿,还是摇摇头。
要不然就把荀彧的翻译过来?不行,一定要出『色』完成曹董交给的任务。五木下定决心,这是领导交办的第一件和军械制造无关的工作,一定要干得漂亮。
五木用冷水洗了把脸,拾起一地废稿,走出房门。
五木将废稿裹成一团,用力向远处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