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美国人眼里的清朝人形象 > 第26章(第1页)

第26章(第1页)

他要经过哪些地方,在哪里稍作停留,都清楚地圈了下来。他十分聪明,沿途城市、港口中值得留意之事,他都一一记住。

听他讲一讲他的所见所闻,对欧洲人的看法,简直是一件乐事。

在那次宴会上,我问他:&ldo;醇亲王对德国人和法国人是怎么看的?&rdo;

他说:&ldo;柏林人一大早起床去上班,而巴黎人傍晚才起床,然后就去戏院。&rdo;

这或许有点儿夸张,但是说明醇亲王虽然头次出国,却不像很多第一次出国的人那样只管放开肚皮大吃,对应该留意的事物却视而不见。

从欧洲回来不久,醇亲王就购置了一辆西式四轮马车。

当时,也就是义和团运动后期,多数清朝高官和王公贵族都乘坐这种马车。从那时起到现在,醇亲王经常乘坐这辆马车,他一直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人物。一叶可以知秋,这些小事也应该可以说明醇亲王并不是什么顽固守旧派,会危及国家或阻碍中国的进步。

众所周知,慈禧除了料理国家大事以外,还喜欢为自己的小辈安排婚姻大事。慈禧所赏识的满族官员中有一位十分保守、几乎从不和洋人打交道的人,此人就是近年来十分走红的荣禄。醇亲王早先定了亲,但是他的这个未婚妻在庚子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因害怕洋人而投井自杀了。慈禧就把荣禄第一位侧福晋生的女儿指婚给了醇亲王。而这位侧福晋在荣禄的福晋死后很快就扶正了。

我夫人告诉我:&ldo;荣禄的这位福晋大约四十岁左右,人长得很漂亮,很活泼,也很爱说话。有一次她很自豪地告诉我,她的儿子和庆亲王的六女儿订婚了。她接着又说起她的女儿是怎样嫁给了醇亲王,语气中也是带着同样的自豪。她的这一番话,让人不能不联想起晚清势力最大的两个家族。

&ldo;我见过醇亲王福晋好多次,一次是我到宫里觐见慈禧太后时,一次在康格夫妇举行的宴会上,一次是和固伦格格一起进餐时,还有一次是与载振的福晋喝茶时,我到很多王府里拜会时也曾看见过她。醇亲王的福晋身量不大,不太爱说话,眼睛又黑又大,当她凝神看别人时,就越发显得孩子气。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谨慎。她出身那样的家庭,当然人也很聪明。

在这些抛头露面的公共场合里,她自然要表现得非常尊贵、稳重,因为只有她和皇后属于古老的皇室家族,即道光皇帝的后代。她们的家族和慈禧的朝廷的关系十分紧密。正如刚才我讲过的,她虽然身材不高,但是很漂亮。她生性好静,不太爱说话。她很喜欢自己的父亲,对慈禧太后自然也很尊敬。慈禧将她许配给自己喜爱的侄子载沣。慈禧在载沣成婚时对他许诺,让他做摄政王监国。荣禄死的时候,她被慈禧请进宫里,当时她尚在服孝期间。她脚穿青鞋,那是满清女子在服孝时穿的一种鞋。

慈禧问她:&lso;为什么穿着青鞋进宫呀?&rso;

醇亲王的福晋答道:&lso;因为父亲刚刚过世。&rso;

慈禧又问:&lso;难道哀悼过世的父亲比陪伴尚且在世的主子更加重要吗?&rso;

&ldo;从此往后,醇亲王福晋即使尚在服孝期间,每次进宫,也必定换上红色鞋子。以慈禧的尊贵和地位,任何人都必须对她毕恭毕敬。慈禧本人对此也十分在意,不能容忍任何无礼或冒犯。&rdo;

我们可以推断,既然慈禧答应醇亲王为摄政王监国,她就会尽自己所能给醇亲王安排一个位置,而且这个位置不能让醇亲王有失脸面。同时慈禧也希望醇亲王能够继续实行自己过去十年一直奉行的政策。因此,在所有有外国人出席的场合,只要是让一位亲王代表清廷出面,慈禧必定要指派醇亲王前往。我在前面讲过,正是因为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醇亲王才有机会出国见了一回世面。还有一点东西需要做点补充。

克林德公使被杀一事是由广东传开的。事发三天前,一家纽约的报纸就刊登了这则新闻。这说明,克林德被杀是事先由

朝中大员事先预谋的,可能是端郡王或其他亲王,也可能是义和团首领。因为,德国当时已占领了胶州湾,并强迫清政府允许德国人在山东省境内开采矿山、修筑铁路。

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由清政府出资,在克林德被杀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巨型石拱门来纪念克林德。北京的各国公使馆中的外交使节还有他们的夫人、孩子都参加了落成仪式。到场的还有很多代表中国官员,有的代表当地政府,有的来自清朝的中央政府和和外务部。慈禧太后派醇亲王参加落成典礼,并由他亲自洒酒祭奠。不管他是否喜欢这样做,醇亲王还是表现出了一个大清帝国亲王的非凡气度。醇亲王双手托着一个中国古代祭祀时用的三角酒杯,那桐把酒从一个造型独特精美的大酒杯中倒进了醇亲王手中的酒杯。醇亲王似乎是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是我所见到的惟一一次。我还听说了另外一件事:中国人认为,中国政府之所以建造这个石拱门,不是为了纪念克林德,而是为了纪念杀死克林德的人。

我们都知道,义和团毁掉了所有跟西洋建筑风格沾边的建筑,不管是中国人建的,还是洋人建的,是基督教堂还是非基督教建筑,也不管是使馆,还是商人、传教士的住处。在北京重建各国使馆及教育机构时,自然有很多落成仪式。许多清朝官员都出席了这些落成仪式,但我记得只见过醇亲王一两次。我认为,这都是慈禧太后的主意。自从她决定封醇亲王为摄政王以后,就尽可能地给他提供机会去接触洋务。卫理公会多年来一直试图从美国得到一些资助,在中国建一所慈善医院,并与京师大学堂合作创办一所医科学校。然而,他们的想法却不能得以实现。最后,还是负责此项工作的马萨诸塞州的霍普金斯博士同他的兄弟、姐夫商量以后,由他们在美国募捐并最终建起了这一机构。他们这一义举和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精神不谋而合。医院及学校建好以后,很多清朝官员,包括醇亲王及贝勒溥伦都参加了落成典礼。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少校、莫尔主教、那桐、胡总督以及其他一些上了年纪的清政府代表都致了辞。在致辞中,他们对霍普金斯博士慷慨解囊表示高度的赞赏。他们称赞说,为了让中国青年人能接受教育,为了让中国的穷人们能看得起病,霍普金斯先生不仅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事业中,还捐献了个人财产。这里,我要说一下,霍普金斯当时是北京城里很多王公大臣的私人医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