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哈尔滨档案管理局 > 第20章(第1页)

第20章(第1页)

第40节:泪洒高尔基市(19)

&ot;切斯娜挤过牛奶吗?&ot;我问,想象着基尔什安装缝纫机,切斯娜经营乳品店的情景。

&ot;没有。我母亲不会挤奶,也不想去挤奶。他们让女佣人挤奶,或者雇女工来挤奶……要知道,我姥姥家很有钱,她不屑干这种活儿。&ot;

话虽这么说,可我外祖母成长的那幢小房子一点儿也不气派。&ot;房子很小,&ot;基塔说,&ot;简直太小了。只有两间屋子,而且床也不够用。我哥哥阿勃拉姆只得睡在椅子上。&ot;我在切斯娜的相册中找到几张房子的相片:一幢用木材和土坯建造的白色的小房;低矮狭小,窗户几乎要挨着地面了。这是基尔什最初来到海拉尔时,在一马路租的房子。对于一个不断扩大的家庭来说,房子实在太小了,可是奥尼库尔家在这里一住就是27年。实际上,基尔什也一直打算盖一幢新房,甚至还买了木材,但房子没有盖成。基尔什又一次为了成全别人而牺牲了自己。这一次他成全了房东。基塔说,那个房东是&ot;真正的骗子&ot;。

&ot;没有和我母亲商量,父亲突然买下了我们住的那幢房子。为什么?因为房东要回俄罗斯,他需要钱。&ot;

我不知道,切斯娜居住在这个边陲小镇的俄罗斯人社区里,远离亲戚和熟悉的一切,有何感想?海拉尔的气候一点儿也不好--夏天干热;冬天酷寒,气温可能达到零下45度,寒冷彻骨;春天,沙尘暴席卷全城。一定有过这样的时刻,她追问自己,到底为什么要来满洲?

像其他许多沙皇的臣民一样,奥尼库尔一家是因为始建于1898年的中东铁路才来中国的。

中东铁路是1896年沙皇俄国与清政府之间交易的一部分。此前一年,中国被日本打败。作为签订反日秘密防御协定的回报,俄国得到建设并且经营横贯满洲铁路80年的认可,那条铁路与横贯西伯利亚而通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连接。俄国人向东扩张和铁路延伸的梦想合二为一了。作为一个同名公司管理下的独立企业,中东铁路只在名义上属于中国。铁路沿线的狭长地带享有治外法权,实际上就是俄国在满洲的殖民地。cer--中东铁路,不仅指铁路及其管理机关,还划定了其管辖的地理范围,完全就是&ot;俄国的满洲&ot;的同义词。其总部设在哈尔滨松花江畔一个小村庄附近,那里逐渐成为&ot;俄国殖民地&ot;的首府。

中东铁路把数以万计的俄罗斯人从沙皇帝国遥远的领地吸引到广袤荒凉、人烟稀少的东北大草原。工程师和工人从事铁路管理工作;企业家、批发商和小贩开发自然资源,还给哈尔滨和铁路沿线的居民点供应食物、提供商业服务。从南方各地来的中国苦力也作为劳工参加铁路建设。

第41节:泪洒高尔基市(20)

由于相信满洲快速的经济发展需要民间的开拓精神和投资,中东铁路的管理层和他们在俄国财政部的支持者积极鼓励犹太人和沙皇帝国的其他少数民族向满洲移民。为此,他们刻意创造出一种宽松的、机会平等的环境。各种文化背景和不同宗教信仰的移民纷纷涌向中国东北--满洲。他们当中有犹太人、波兰人、鞑靼人、乌克兰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还有立陶宛人。

对于像奥尼库尔一家这样的犹太人来说,满洲是一块充满机会的土地。一个多世纪以来,犹太人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沙俄帝国西部边境地区。而满洲不执行沙皇俄国的歧视政策。犹太人的居住地点不受限制,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读书的人数也没有什么&ot;配额&ot;。最重要的是,那里没有对犹太人的集体迫害和几乎公开的仇犹情绪,至少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以前如此。

从1898年起,犹太人开始来到满洲,并在中东铁路早期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商业贸易发展中发挥了作用。大多数犹太人住在哈尔滨,也有少数人住在铁路沿线的海拉尔、满洲里、沈阳、长春和齐齐哈尔等地。20世纪20年代初期,哈尔滨的犹太居民大约有一万五千多人。他们还建立起一系列的社会公共机构,在哈尔滨俄罗斯人的商业、文化以及公共活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海拉尔,奥尼库尔家迅速扩大。我从档案中得知,玛亚1911年3月生于海拉尔。她是奥尼库尔家第一个在白俄罗斯以外的地方出生的孩子。亚沙3年以后出生。他们写给白俄罗斯老家的信一定描绘过在满洲生活的美好前景。基塔说,亲戚们沿着基尔什和切斯娜的足迹,川流不息地来到海拉尔。基尔什的弟弟诺胡姆和他的妻子弗莱达,于1914年来到海拉尔。根据他们的儿子萨尼亚的档案--就是尼日尼档案馆&ot;赐给&ot;我的那份材料--他们也经营着一个小乳品厂。

切斯娜的侄女多拉&iddot;特西尔林从鲍勃鲁伊斯克来探亲,最终嫁给了基尔什的外甥雅可夫&iddot;科甘。雅可夫跟着基尔什的弟弟从明斯克附近的小村庄来到海拉尔。这夫妻俩以贩牛为生。这些亲戚的名字和详细情况反复出现在奥尼库尔一家人在高尔基市的审讯记录中。每个人都被反复讯问,在海拉尔还有什么亲戚。

由于1917年十月革命和接踵而至的国内战争,大批&ot;难民&ot;涌入中国东北,海拉尔骤然发展起来。到20世纪20年代,那里已经有3所学校、一家药店、一个消防队、几家商店、面包店、药店、饭馆、咖啡馆,还有几座天主教堂、一座鞑靼清真寺和一座犹太会堂。许多外国商行在海拉尔建起代理机构,收购和加工羊毛、兽皮,再转销到国外。此外,城里还有屠宰场、面粉场、木材厂和水泥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