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兽医传染病学pdf > 病理学知识点2(第1页)

病理学知识点2(第1页)

第三节血栓形成

概念: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一、血栓形成条件和机制

1。三个条件

(1)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2)血流状态改变

(3)血液凝固性增高

1。1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最重要、最常见)

1。1。1导致血栓形成的机制:

①激活凝血因子XⅡ

②激活凝血因子VⅡ

③激活血小板

1。1。2内皮细胞损伤后,暴露出内皮下的胶原纤维,胶原纤维可激活凝血因子XⅡ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

1。1。3损伤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组织因子激活凝血因子VⅡ,启动外源性凝血过程

1。1。4血小板与内皮下的胶原纤维接触活化,血小板活化后粘附于内皮下的胶

原纤维上,血小板彼此黏集成堆,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使血小板堆黏附于内膜表面,成为血小板血栓。

1。2血流状态的改变

①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在血流的中轴流动(轴流),外围是一层血浆带(边流),即使内皮细胞受损也不容易形成血栓。

②当血流缓慢或血流产生漩涡时,血小板得以进入边流,增加了和血管内膜接触机会。

1。3血液凝固性增高

体液大量丢失,血液浓缩,血小板相对增多,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

血栓的几种类型:

1。白色血栓:①即血小板血栓。纤维蛋白使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壁上,形成血小板血栓,不易脱落。

②血小板血栓外观灰白色,质地较坚实,称为白色血栓。

③光镜检查,白色血栓呈淡红色,均匀一致,无结构。

2。混合性血栓:白色血栓形成后,血流变慢,出现漩涡。血小板凝聚与红细胞凝集交替进行。形成白色与红色条纹交替的层状结构,称作混合性血栓。

3。红色血栓:混合性血栓阻塞官腔,血栓下血流缓慢,停止,血液凝固而形成。

眼观呈暗红色,新鲜的红色血栓湿润,有一定的弹性,与血凝块相似,陈旧的红色血栓水解被吸收,变得干燥无弹性。

白色血栓→混合性血栓→红色血栓

4。透明血栓:①微血栓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

②光镜下,微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毛细血管内充满红色,均质无结构的透明物质。

血栓与血凝块区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