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奶声奶气的哥哥,从一个梳着朝天辫的小女娃口中叫出。
“嗯——”
周逸懒得理会,只是嗯了一声就走向餐桌坐下准备吃饭。
75年底,俞美诗怀胎十月生下来了一位女婴,自此周逸多了一个亲妹妹,取名叫做周滢。
一个“滢”字,寄托了父亲周建国希望小女儿长大后能如皖南山区溪水般清澈,心灵干净透彻。
所幸妻子俞美诗没有半句怨言,安慰周建国在农场好好工作,反正都是一样为人民服务。
她还用谢依德的亲身事例来鼓舞丈夫,以免他意志消沉。
至于周逸,他并不明白父亲周建国身上发生的事情,只知道爸爸的办公室换了,经常和农民打交道。
“事物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有挫折很正常。
从亲身经历体会,我相信‘摩尔定律’是真理,它不会被永远埋没在黑暗之中,总有迎来光明的那一天。”
挫折使人成长,而痛苦则让人思考。
周建国短短时间历经工作巨变,心态显得更加成熟。
“你能这样看最好!
之前我还担心你太过年轻,生怕无法承受现在的落差。
如今看来,你比我想象之中还要成熟,也更坚强。
人的一生很长,将来我们回头看看,眼前脚下的那些苦难,终究都是奖励。”
在困境之中,郑云德和周建国相互打气,坚信眼下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太阳总会有升起来的那一刻。
后来现实也印证了两人的判断,76年底小三线基地重组,由基委会变成了后方管理局,他们同时恢复了职务,工作和生活都重新回到了原有轨道。
对周逸来说,一开始多了个妹妹还挺新奇,后来就烦了老要带个拖油瓶。
多亏厂里开设了哺乳班,招收满60天的婴儿,刚好无缝衔接休完产假的女职工上班,大大减轻俞美诗的负担。
生老病死,但凡跟职工相关的福利待遇,工厂全部都包圆了。
工厂办社会,对厂里来说是一大负担,但对职工来说却是非常不错的福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白天工人上班,子女也跟着在厂里上学,晚上一家人快快乐乐团聚,这样的生活虽然平淡但却容易让人满足。
“哥哥——饭——”
妹妹周滢用手指了指周逸,示意要和他一起吃饭。
普通小孩开口学说话的第一个字总离不开“爸”或者“妈”,但周滢却是从“哥”开始,显示出她对周逸特殊的感情。
弄得父母两人私下交谈时都怀疑是不是周逸在无人时,老是在只会叽叽呀呀的妹妹面前灌输哥哥两字的概念。
周逸懒得理会妹妹的举动,直接坐下拿起筷子夹起一块带鱼放入碗中。
走路都踉踉跄跄的妹妹,跟其他跑得飞快的厂里小孩相比,简直无法进入他的眼中,自然也不会带上周滢一起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