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吾土吾民是什么意思 > 第18章(第1页)

第18章(第1页)

偏偏舒淑文又在卧室里喊:&ldo;哎,副秘书长同志,你的干部当上了吗?&rdo;

赵迅差一点儿把红糖鸡蛋打翻了。他像踩在棉花堆上,步履沉重地来到妻子的床前,&ldo;我……我,这个这个,人民管制了。&rdo;

&ldo;&lso;人民管制&rso;是个什么样的干部?&rdo;舒淑文满怀殷切地问。她晓得抗战时日本飞机常来轰炸昆明,那时街道上有&ldo;柴火管制员&rdo;,负责招呼大家在跑警报时不要忘记熄灭家中炉灶里的柴火。在这个陌生的名词外,舒淑文居然还敏锐地发现赵迅头上的异样,&ldo;你的干部帽呢?&rdo;

赵迅把鸡蛋碗放在床头柜上,半跪在妻子的床前,挠挠自己一头浓发,&ldo;人民管制就是……就是不能戴干部帽了,不能演戏写文章了。但是这很好啊,我回家了,我还是自由的人,能够天天陪你,看着我们的孩子长大。我还可以去卖米线,接受人民监督,按时报到,参加劳动,好好改造,要求进步,重新做人……&rdo;赵迅的声音越说越小,最后小到他自己都听不见了。

赵迅一辈子都没齿难忘,产床上的妻子在他接受人民管制的第一天,成熟得就像进了十次学习班。化蛹成蝶,美丽非凡。她的眼光充满怜惜,她的脸上波澜不兴,她的手温柔地插进他没有干部帽的头发里,她的话像母亲一样的温存:

&ldo;什么重新做人?你本来就是一个于国家有功的人啊!什么改造?我的男人不需要改造。&rdo;

哪个妻子喜欢自己的丈夫被社会改造呢?社会是多么复杂的机器,渺小的人在里面或接受锻造,愈战愈强;或改头换面,成为家庭里的陌生人,连自己都难以面对,或者被碾为產粉,成为大地上一文不值的尘埃。赵迅回到家第二天就去街道派出所报到。所长姓王,是个很和蔼的人,说你的档案已经交过来了,是个知识分子啊,还是个导演。人民管制的条例你清楚了吧?人民政府让你有靠劳动养活自己的权利,有和家人在一起的权利。但你不能外出,不能有反动言论,随时要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家里来了什么人要报告,每周到派出所汇报思想,用劳动来改造自己的旧思想。嗯,让你参加什么劳动好呢?扫大街吧,那些家庭成分不好的老头儿老太太都包干儿了。对了,去公共厕所拉粪吧,每周两次,周三和周日,天亮前得把这一片三个公厕里的粪运出去。听明白了吗?赵迅赶忙回答说,明白了。天亮前运走。

新的生活开始了,每周两次顶着星星月亮出门,披着晨曦一身粪臭回家。和赵迅一起拉粪的是另一个接受人民管制的老人,其实他也就五十多岁,只是看上去特别衰老而已0他过去是报馆的老校对,虽说算不上反动文人,但因为他的儿子是个少尉军官,跟国民党军队跑到缅甸去了,他供职的报馆也不受新政权待见,被定性为反动报纸。从总编主笔到编辑记者抓了一大批,他这个&ldo;匪属&rdo;校对得个人民管制也算是竟大了。他让赵迅叫他&ldo;错老倌&rdo;,说干了一辈子纠错的事情,人生还是走错了,现在共产党让他拉粪&ldo;纠错&rdo;。实际上他姓卓,昆明话说快了听上去&ldo;错&rdo;&ldo;卓&rdo;不分,反正都是错。

第一天上工,错老倌看见赵迅很卖力地弯腰下粪池淘粪,鼻头都没有皱一下。错老倌便说,老弟是个思想改造很端正的人啊。我第一次下粪池都吐了。赵迅闷声说,这有啥,比不得尸臭。错老倌有些不解,眨巴着眼睛说,我还淘出过两个私生死娃儿呢,也不晓得是哪个男人造的孽。啧啧,这粪坑里,都是见不得人的东西。

赵迅心想,粪坑里的东西上得了台面,就不是粪坑了。就像他们这种人,认罪伏法,老老实实把自己视同于粪坑里的一部分。第一个星期粪坑还让他感到臭不可闻,第二个星期他基本上就能接受那种味道了,第三个星期他对粪坑熟视无睹,没有味觉也没有知觉。到了第二个月,他回到家里对舒淑文说,我怎么感到自己粪香粪香的呢。

生活正在发生毋庸置疑的巨大变化。舒家独门独户的清静小院也再没有往昔的幽静雅致了。东西两边的厢房搬进来了两户人家,说是人民政府分配给他们住了,一户是纺织厂的工人积极分子,一户是在政府的商业部门上班的干部。东厢房楼上楼下共四间,楼上曾经是舒惟麒的书房,楼下是舒家姐妹的闺房,正对院子里的那盆是&ldo;明梅&rdo;;西厢房是用人房间和厨房、饭厅。现在翻身得解放的劳动人民登堂人室,连房租都不用交。赵迅宽慰自己的妻子,我们应该感谢政府的宽大,至少还给我们留下了正房堂屋这几间。这院子过去多冷清啊。

在赵迅第一次&ldo;洗澡&rdo;过关时,他就急急忙忙将米线店转让给别人了。那家小小的米线店曾经有八张桌子,大厨王师傅是滇南蒙自人,那里以&ldo;过桥米线&rdo;闻名。这种米线最讲究汤味,而王师傅煲老鹅汤有自己的绝活儿,汤色浓郁、油亮清香,还在上面撒一把新鲜的菊花瓣,是全城独具特色的&ldo;菊花米线&rdo;。因此赵迅的这家地处闹市区的米线店生意一向不错,前来吃米线的客人常常要排队,桌子不够了人们就蹲在街边吃,吃完的青花大瓷碗就放在街沿上,围着店面白花花的一圈,无形中就成了这家米线店招徕顾客的金字招牌。在过去,这家门面不大的米线店不仅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还能养一个话剧团呢,还能为舒菲菲出彩印封面的杂志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