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最大与最小运行方式对继电保护的影响是什么 > 第155章(第1页)

第155章(第1页)

刘伯承来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他得到的部队与粟裕的相比,相差得实在太远了。和粟裕得到的5000精锐之师相比,他得到的是300名老弱病残的德国退役军人组成的&ldo;参谋队伍&rdo;。阿扎尼亚总统见到自身就有残疾的刘伯承,带着这样一支&ldo;残缺&rdo;队伍来见时,他忍不住流露出了失望之色。刘伯承则显得非常的坦荡和磊落。

他首先向阿扎尼亚总统转达了尧明对西班牙内战局势的分析。目前西班牙的交战势力有三方,分别为佛朗哥的国民军(反叛军),斯大林的西班牙共产党与英法两国直接出面支持的西班牙人民阵线。

由于英法两国的介入,斯大林挑起帝国主义之间大战的目的已然达到,又失去了支持进一步打下去的经济来源,他肯定会找机会撤出西班牙这个不断花钱的漩涡。即便他不愿意撤出,依芭露丽也会出面劝服西班牙共产党,脱离斯大林的所谓&ldo;国际共产主义&rdo;。

这场战争的最后胜负,将在人民阵线与佛朗哥独裁政权之间决出。人民阵线的资金来源是已经转移到国外的国库黄金储备。而佛朗哥政权的资金来自于资本家和贵族的捐献。

&ldo;人民阵线必须搞国家社会主义形式的政治经济改革,才能获得最终胜利。&rdo;,刘伯承转达道。&ldo;用合理的方式,缓和工人、农民与地主、资本家的矛盾,为双方寻找到相互共存、共同发展经济的环境,在增加我方战争经济的同时,也削弱了地主、资本家对佛朗哥政权的支持。&rdo;,刘伯承笑着说道,&ldo;这招在中国古代兵法中,叫釜底抽薪之计。&rdo;

&ldo;西班牙内战,给各个对立的党派一个在战争中融合的机会。战争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凝聚人民的力量。我们在军事指导、战争物资分配、后勤支援上,要倾向于能够为各方认同的中间派,包括中间左派和中间右派。最重要的,是要让中间派领导的军事力量,打出大大小小的胜仗,并借机宣传。当中间派的力量强大了,各方就会重新找到平衡。极端意识冲突的能量降低了,更便于推动政治经济改革,在国际上,也更容易赢得认同。&rdo;,刘伯承继续转达道。阿扎尼亚总统一直对西班牙各极端势力的对立,以及党派林立大感头疼。听完刘伯承的转述后,大点其头。

大致转达了尧明关于政治和经济层面的分析后,刘伯承就军事策略开始了全面的分析。

&ldo;西班牙的地形以山地为主,意大利也是一个山地国家,其武器适合山地作战,军队也擅长山地战。佛朗哥的国民军也很擅长本土的山地作战。&rdo;,他说道。&ldo;但人民阵线目前主体是民兵,在军事能力上,比佛朗哥的国民军差了一大截。&rdo;

&ldo;由于海战失利,我们已经很难阻断佛朗哥的运输线。相反,我们还要想方设法,保卫从法国往马德里以及更南方前线的运输线。&rdo;

&ldo;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第一期最好的策略,是利用城市的地形优势,在几个主要的大城市,用民兵设防,而不要急于冲出去打。靠坚城防守,消耗敌方的战斗意志,同时锻炼我们的军队。&rdo;

&ldo;在宣传上,我方一定要引诱敌人,将作战重点转到攻击几个重点城市上。这次佛朗哥在解救阿尔卡扎尔之围上,打了一个漂亮仗。但他这场胜利中,却潜伏了一个失败的因素。那就是他没有主动选择战场,而是选择了我们看重的一个战场。我们一定要利用这一点,大肆宣传马德里和其他大城市的战略重要性,引诱他来强攻。&rdo;,刘伯承笑道。

阿扎尼亚总统一听,登时大声叫好。他一直在为阿尔卡扎尔之围的失利沮丧,没想到刘伯承的用兵,连败局也可以利用。

&ldo;第一期战斗会很艰苦,有些城市可能面临被围困的局面。我们一定要抓紧准备,储备粮食和弹药武器。另外,迅速加强对民兵进行巷战的战术训练。&rdo;,说着,刘伯承拿出了几本自著的《巷战手册》《军队纪律手册》《军队训练手册》等带有图解的小册子,请阿扎尼亚总统迅速组织人翻译和印刷,并传播全军。

&ldo;同时,我们一定要为第二期战争作准备。要最终解决西班牙的内战,不是死守孤城就可以的。我们要趁机在农村搞土地改革,发动农民,建立出一支善于打山地战的队伍。&rdo;

&ldo;在第二期战争中。我们将利用我们的山地作战队伍,逐步打破孤城被困的局面,并利用守城侧击的手段,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并逐步转移到更多、更丰富的运动作战方式。靠在山地中灵活运动,形成优势兵力,逐步消灭敌方擅长野战的部队。&rdo;

&ldo;至于第三阶段,自然是我方的战略反攻阶段。此时我军已经成熟,不仅能打山地战,还能打城市攻坚战,将靠分割包围、围城打援等方式,逐步消灭敌军主力,并收服失地。&rdo;

当初刘伯承向尧明介绍这样的三段战略方案的时候,尧明对他的战略眼光大为佩服。在原时空,苏联就是靠类似的方式拖住希特勒,并逐渐改变德国-苏联战局的。在舆论宣传上,斯大林故意希特勒互相唱对台,引诱他的报复心理。希特勒兵力和后勤能力都很有限,打幅员广大的苏联本来就是一个错误。他应该将有限的兵力,机动游走,占据油田和工业区等,打得下来,则占领,打不下来,则破坏战争经济。在打坚城的时候,也不能局限于正面强攻,而要靠&ldo;围点打援&rdo;这种战争方式,消灭斯大林的增援部队,打击后勤线。然而,基于他在其他地缘狭小的欧洲国家,靠打下对方首都就让对方全面投降的经验,他将兵力用于正面攻打莫斯科等坚城,愚蠢地期望靠高压让斯大林屈服。可以说,在苏联战场上的失败,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完全不同的战场上,照搬以前的胜利经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