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长命万岁舟不归txt > 分卷阅读254(第1页)

分卷阅读254(第1页)

来,恐怕已经转生,那户人家应该如他所愿兄友弟恭、父母仁爱,他也会长乐未央的寿终。太后不言,李璋就自问自答:“因为阿兄孝廉,他爱先帝与太后,可比起先帝,最爱的还是太后,阿兄初入主东宫的时候,还曾哭着要找阿母,所以即使知道阿母要杀自己,但还是会忧虑阿母会因此受罪受难,臣甚至不敢想阿兄究竟是如何度过那最后半月的,一日一日的等着亲生母亲来杀自己。”天子哀嚎着仰头问灵:“阿兄啊阿兄,你为何要生得如此仁孝。”王太后闻之,手中木杖倒地,她人也伏跪在地,但因年老而血肉流失,所以倒下时只听见骨头砸地的声音。她在呼天号地,却没有丝毫的声音发出。她说。道奴,求你恨恨阿娘。天子从长生殿离开后,林业绥信步走至王廉公身边。他垂眸看着这位恩师,心绪没有丝毫涌动,想问的只有一件事:“那日在王烹家中围炉赏雪,老师为何要骗我。”面对这位学生,从进入殿内起就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的王廉公终于出声,并且毫不掩饰自己的欲望和内心所想:“我入世为官做人,皆谨慎律己,当年以血肉之躯才拼出这样一条路来,最后终于受士族敬重,即使是郑王谢的子弟见我也需俯首称一声廉公,所为也不过是太原二字。”太原王氏与郁夷王氏虽然并非是同族,但常常因同姓而被比较,上至先祖,下至当朝子弟,学识才问、私德建树与所联姻士族,无有例外。但不论是前朝还是如今,太原的权势都不如郁夷,所以前朝曾以一句“同为王,犹云泥[3]”来编排太原王氏,而其族中的某公在最显赫时,曾欲求娶谢氏女郎,也被天子以“谢氏非王配,若配,另有王[4]”拒绝。王廉公望着男子,笑叹:“你知道当年士族子弟皆欲被我收为弟子,我为何惟独收了你吗?因为从安,我们师生二人都是一样的,为了家族,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放弃。”林业绥低头,自嘲的笑出声。因为他已经后悔了,后悔曾经放弃活着,后悔曾无所谓生死。不知过去多久,终于有内侍双手叠放在身前,低头躬身来到殿内:“陛下说廉公可以走了,无论去哪都不准加以阻扰,但命还是名,需廉公自己选择。”弑君自古就是受人唾骂的禽兽之行,为人所不齿,即使是权臣弑君也会想办法掩饰,如果此事一旦公之于世,太原王氏将会遗臭万代,而其余士族会首当其冲的指责。王廉公伏地,顿首谢恩,然后挣扎着要起来,但是长跪两日,腿脚已经没有知觉,几次踉跄。林业绥微微弯腰,伸手扶起这位老师,再陪他从长生殿一步一步的走出去。行至阙门时,王廉公已经做出自己的选择:“圣人说‘老而不死为贼’,我活到这个年纪,将有百年,人早就已经是死的了。”他笑:“我也该去见武帝了。”而太原王氏与其他,他永远都会选择前者。林业绥默然不语,这个选择在意料之中,他十岁被王廉公收为学生,至今已整整十六载,所谓为师为父。他做不到从容。察觉到学生的异常,王廉公停下脚步,转身蔼然笑着,坦然到视死如归:“贤者不客死,这些年我在建邺实在待太久,我预备今日就出发回隋郡。从安,你我多年的师生就到此为止了,不必送我、也不必吊唁我。”随即他拂开男子的手,身体正立,如同要隐居高山的名士,十分飘逸的振了振宽袖:“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而后他沿着甬道独自离开。林业绥停在原地,望着远去的身影,黑眸里的亮光最终化为清水,从眼里滚落下来。他屈膝跪下,拱手推出,拜手行稽首礼。“就此诀别。”【?作者有话说】[1]《晋书·王璿传》。[2]改自战国《春秋公羊传》。[3]“同为王,犹云泥”:虽然都是姓王,但差别就像云和泥一样。[4]“谢氏非王配,若配,另有王”:谢氏不是你这个王可以配的,得是另一个王才能配。【解析一下文中的零碎线索】1、部曲都是谢氏、郑氏族地的口音是欲盖弥彰,所以线索是郁夷王氏。帝后中就太后是郁夷王氏出身的,文帝不可能联合王氏杀自己亲儿子,这个儿子还是储君,关系国体,且文中一直有说三族已经在走下坡路,要是权势最盛时,可能敢逼皇帝杀太子,但现在王氏没办法一手遮天到这个地步。2、还有一个点就是玄度说昭德太子只说一切都有始有终,这个属于细节线索,如果女主听到这句话,估计能够马上知道是谁,因为她当时听到李夫人要放弃自己就是这么想的,母亲带孩子来世上,又送孩子离开,谓有始有终。但女主没听到,男主也不知道女主濒死的时候想的是什么,所以文中没办法揭露,作话说一下。夫人病笃【大修】熙天曜日之下,微风徐徐过之。在炎炎仲夏,这无疑是一个和畅清朗的夏日。一身白衣的王廉公从狭长的甬道缓慢走出,站在宫门前的时候,屈曲的腰背艰难挺直,仰首吸这天地间的清新之气,然后长长的嗟叹一声,犹如不得志的稚子,然他不仅衣白,束发戴冠的须发也皆是白素。奴僕驱车来到宫门,见老翁如此情态,恍然看见了多载前那位志在千里的太原王郎,坐着牛车一路来到国都。昔年十有五而志在学,此时八十有三而烈士暮年。奴僕从牛车上拿来木杖,恭敬递过去:“阿郎,我们归乡吧,隋郡才是阿郎的家啊,在国都建邺谋略多年,阿郎已经无愧太原王氏了。”此次突如其来的危机已经足以让他投鼠忌器,而阿郎能够转危为安,皆因博陵林氏的家主。身为家僕,他也已经六十而耳顺,曾经侍从过廉公的奴僕已经寿终,而自己侍从多年,廉公已如同他的阿翁,为人子都是冀望自己的阿翁能够不知政事,含饴弄孙到寿终,而不是死于非命。长跪两日,精力被迅速耗尽,王廉公接过杖,以此支持一直都在衰退的身体,笑着颔首:“我们归乡吧,以后都不再来国都了。”奴僕闻之,莫不欣喜。王廉公在奴僕的扶持之下,行动艰难的坐上牛车,随后命令前面掌驭车驾的人,从朱雀大街离开国都。昔年他带着家僕,就是学老子坐在牛车上,沿着宽直的大路鲁道来到了国都,但他并不是坐牛车隐遁,而是入世。象征无为不争的牛车从这条天下最宽阔的道路进入国家政治的中央,他十六拜官,一直到三十而立之际在那场叛乱中才得武帝宠幸,侍从帝王身侧。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