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堂会性质,不对外售票。但仍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
10月25日到11月4日,梅兰芳为庆祝帝国剧场在日本大地震后重新修复开幕,共演出了《奇双会》、《黛玉葬花》、《虹霓关
》、《御碑亭》、《审头刺汤》等十一场。从公开演出的第一天起,东京各大报纸几乎每天都有评论,同声盛赞梅兰芳高超的演技。
梅兰芳应日本帝国电影公司的邀请,在演出结
束后,拍摄了几部戏的片断。有《虹霓关》里的&ldo;对枪&rdo;,是无声黑白片。由他演东方氏,姜妙香演王伯党。还拍了《廉锦枫》&ldo;刺蚌&rdo;及《红线盗盒》的片断。
梅兰芳第三次访
日,是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应日本《朝日新闻社》等团体的邀请,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心下,组建了阵容强大的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梅兰芳任总团长,欧阳予倩、马少波、刘佳、孙
平化任副总团长。主要演员有李少春、姜妙香、李和曾、袁世海、梅葆玥、梅葆玖、侯玉兰、江新蓉、孙盛武、谷春章等,乐队有王少卿、白登云、姜凤山等,全团总共有八十六人。是梅
兰芳历次出国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前,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
5月30日在东京歌舞伎座,中国京剧代表团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演出前,日本文化艺
术界知名人士久保田万太郎、市川猿之助夫妇、内山完造等先后上台,预祝演出成功。首场演出了《将相和》、《拾玉镯》、《三岔口》及梅兰芳的《贵妃醉酒》。演出非常成功,受到日
本各界的热烈欢迎。
6月1日夜场梅兰芳演出了《霸王别姬》,演出结束时,日本天皇的弟弟三竺宫夫上台祝贺演出成功并盛赞中国京剧之美。他说:&ldo;新中国的京剧既是古典的艺
术,又是现代的艺术。&rdo;
6月2日又演出了日夜两场。至此,在东京演出任务结束。这几天,有不少观众是专程从新加坡、香港等地乘机赶来观看演出的。
梅兰芳在大阪演
出了数场后。7月12日达到了最高潮,也是此次访日演出的最后一场,观众爆满,共达五千余人,其中有一千多人是站票。
梅兰芳第三次赴日,旧地重游,分外亲切。在这次演出期
间,无论在东京、大阪,还是在福冈、八蟠、名古屋、京都等地,都受到日本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而且还受到来自港澳、亚洲和欧美各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同时,受到了日本文艺界著名
人士市川猿之助、松尾国三、千田是也、河原崎长十郎、村田嘉久子等大力支持,还见到了1919年和1924年访日时的老朋友,旧友重逢,欢欣话旧。
梅兰芳归国后写了《东游记》
一书,由风崎俊夫译成日文,献给日本人民留作纪念。
社会活动&iddot;国际交往出访美国
梅兰芳赴美国访问演出,是经过几年的思考和艰苦筹备,并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鼓励和赞助
。同时,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在一次饯别会上,发表讲话说:&ldo;若欲使中美国民感情益加亲善,最好请梅兰芳到美国表演他的艺术给美国人看,必得良好结果。&rdo;这更促使了他赴美演出的
决心。 为了这次演出,梅兰芳和齐如山、冯幼伟、吴震修等挚友研究和筹备赴美的具体工作。主要的宣传工作,由齐如山负责提议并执笔,再由大家提意见修改。最后,写出了《中国
剧的组织》、《梅兰芳》、《梅兰芳歌曲谱》等宣传书笈。并译成英文。歌曲谱是由徐兰沅等注出工尺谱,特约请音乐家刘天华译成五线谱。还画了介绍中国戏剧的各种图画,均印有中英
文对照的文字说明。舞台装置是采用宫廷式样制作的,别具一格,极为美观。为了便于装箱运输,尽量选用折叠式,到达美国剧场后,再行安装。 梅兰芳率剧团终于在1930年1月18日从
上海乘英国坎那大皇后号轮船出发,经过日本横滨、加拿大维多利亚,至西雅图换乘火车经芝加哥,于2月8日到达纽约。 梅兰芳此行率承华社部分演员有:老生王少亭、花脸刘连荣、
武旦朱桂芳、二旦姚玉芙、李斐叔。乐队人员有:胡琴徐兰沅、月琴孙惠亭、吹笛马宝明、三弦霍文元、司鼓何增福、小锣唐锡光、大锣罗文田。此外还有化妆韩佩亭、管衣箱雷俊、李德
顺以及负责交际的齐如山、翻译张禹九、庶务龚作霖、会计黄子美等共二十四人,离开上海时,在码头举行了大规模欢送会,到会的有蒋揖之、张群、熊式辉、史量才、陈蔼士、李拔可、
狄平子、赵叔雍、杜月笙、张啸林、黄金荣、王晓籁、郑毓秀、钱新之、胡适、叶恭绰、虞洽卿等人。 梅兰芳在赴美途中,所到之处,轮埠、车站都有几千人自发来欢迎和献花,乘汽
车在市区经过时,均遇到欢呼围观。抵美后,先到华盛顿,中国驻美公使伍朝枢,在使馆举行梅剧团访美演出招待会,出席招待会的除美国总统胡佛以外的所有阁员及首都各界知名人士共
五百余人。梅兰芳在会上首场主演了《晴雯撕扇》一剧。 2月16日梅兰芳在纽约百老汇第四十九街剧院正式公开演出,这是中国京剧演员首次在美国舞台上出现。当时恰遇美国经济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