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第2次世界大战的意义 > 第3章(第1页)

第3章(第1页)

从某些方面来看,最引入入胜的是阿登战役这篇论文。阿登战役是德军的最后一次攻势。我曾见到过该文的作者‐‐冯&iddot;曼陀菲尔将军,对他我非常钦佩,他是一个集团军的司令。莫德尔再次在战场上出现,这次他有一个取代希特勒计划的出色方案,叫作&ldo;修改&rdo;或者&ldo;小型&rdo;方案。这里依我看,他和希特勒两个人很难说谁是正确的。一旦到了德军当时所处的那种境地(德军的境地已严重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不获全胜就可能全军覆灭。一种有限的胜利是不足取的,只有奇迹般的胜利才能摆脱这种境地。另一方面,莫德尔的方案要是成功的话则其规模就会扩大,尽管可能到不了希特勒所计划的那种规模。

冯&iddot;曼陀非尔将军运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态度极为谦虚。本来是赋予给泽普&iddot;迪特里希第六党卫军集团军的任务,而实际上却由曼陀菲尔的第五装甲集团军承担了。作者泰然自若地告诉我们,他指挥的集团军一直冲锋陷阵,奋战到底。但他从不细讲其紧邻部队的失误。迪特里希是一位向上钻营的人,并因此得到希特勒的青睐(也因为他指挥着党卫军的部队),但他不是一位战略家,甚至连一位战术家也算不上。防御一开始重振旗鼓,他就完蛋了,结果就难以作出预备队如何运动的决定。作者赞赏了蒙哥马利在指挥美军和部署自己部队上所起的作用。他的部队未被召唤。然而一旦需要,这些部队肯定能发起一场粉碎性的翼侧攻击。

德国人开始时是幸运的,因为恶劣气候使美国和英国的飞机不能起飞。但是气候一好转,胜败很快就有了定论。我们很多人对要求德国人无条件投降这点感到遗憾,认为这可能使战争延长了。然而就连对这个要求持强烈批评态度的人也不能断定,没有这个要求,希特勒进攻阿登的计划是否就不会那么放肆。论文对美军在巴斯托尼的著名的英勇抵抗的重要性作了详尽的介绍,并实事求是地肯定了它的成绩。

后见之明总是令人神住的,而且正如所说的那样对它的研究并不总是徒劳无益的。事后认识到德国方面最致命的错误是入侵俄国。俄军在国外除去一次在意大利境内由苏沃洛夫指挥作战,另一次与旧式的土耳其军队作战外,还从未取得过什么重大的战果。苏沃洛夫之所以轻易取胜,这是因为拿破仑没有在场,奥地利盟友出动了拥有出色参谋的军队,而且法军力量单薄。可是,希特勒很了解&ldo;瑞典的查理&rdo;和拿破仑的命运,而且确实比他们之中哪个都干得好,因为他设法教出了自己较大一部分部队。要是希特勒换个别人的话,这人也许会在俄国境内取胜。但他毕竟是希特勒其人。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他一些重大问题,我不想作进一步的评论,不过这些问题在本书中几乎都涉及到了。本书不是为那些喜欢把一切问题作为消遣来看的人而写的。对于那些想要充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些重大事件的明智的读者来说,它是一本必不可少的读物。

敦刻尔克〔一九四○〕

准备

希特勒阐明其西线进攻的决策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德国武装部队的将领遵照希特勒的命令聚集在德国总理府。希特勒要向他们阐明他对今后事态发展的某些主要想法,并将他的政治决策告知他们。

希特勒开始说道,他们,作为德国武装部队的代表,应当始终记住:如果不是先有纳粹党的兴起,德国武装部队的重建根本是不可思议的。自从他一九一九年开始政治生涯以来,他曾不得不独自去克服许多难以置信的障碍,并在作出困难的决定时进行反复斟酌。这时,唯有他德国的坚定信心支持着他。只要他的决定对于促进实现他的目标是必要的,他在采取那些&ldo;蛮横&rdo;的决定时也从不曾有过丝毫的犹豫。一九三三年,当德国处于百废待举之际,他就已经着手改组、巩固和加强这个国家。同时,他已开始将德国从国际羁绊中解放出来,并恢复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尽管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他还是成功了;尽管怀疑他的人总比信任他的人要多,但他的兼并政策还是成功地得到贯彻。希特勒现在坦率地承认,他一开始就决定消灭捷克斯洛伐克。不过,他又指出,他不得不分阶段进行。至于说到他与西方列强算总帐的最终目标,他还没有彻底弄清的唯一问题是,究竟应当先从东面还是先从西面下手。那些经常提出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希特勒的计划意味着斗争,除了斗争别无其他。希特勒却反驳道,对他来说,斗争实际上就是各民族的命运。顺便他还提醒他们:德国的生存空间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他们有责任使德国的领土与人口相适应,而不是相反。万物都必须把为生存空间而斗争作为天职。否则,就只有放弃生存的权利。

不过,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也能说明为什么同西方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自从德意志帝国建立以来,英法与德国之间的对抗就不断加剧;西方各国总在努力使帝国得不到巩固。在十九世纪末,毛奇就已经相当清醒地认识到,迟早总会有一场决战,为此,他曾一度主张过发动一场预防性战争。但由于俾斯麦的后任缺乏果断,帝国白白放过了最有利的时机。当决战最终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形式到来时,帝国却发现自己面临着两线作战的灾难。今天是六七十年来第一次,德国无需两线作战。但谁也无法预见这种有利的形式将能维持多久,当下采取行动已刻不容缓。无论如何,他决不会毫无目的地重建德国武装部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