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向战争之路(2)
---------------
废除《凡尔赛条约》
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凡尔赛条约》,是一项由协约国设计的旨在削弱战后德国的条约。法国坚持要求的战争赔偿,使德国受遭受了沉重打击。条约限制德国发展军事力量,以致其武装力量甚至无法保证边界的完整性。
由于条约是在不准德国参加谈判的情况下签订的,被德国民众认为是&ldo;强制性和平&rdo;,因而遭到广泛的反对。条约中一些繁重的条款使得反民主力量在德国有了立足之地,他们之中就包括后来成为纳粹党的一个右翼小团体。
德国一向以拥有强大军队而自豪,《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而言无疑是一种侮辱。该条约规定:德国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仅允许拥有少量陈旧的战舰,人员不得超过15000人;禁止发展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禁止生产和采购坦克和飞机之类的重型武器。
从一开始,魏玛共和国就在设法逃避部分极为苛刻的条款,并且取得了较小的成功。为此,法国在1923年强行占领了德国最重要的鲁尔工业区。
魏玛政府虽然自认为是社会主义,但实际上已经开始执行秘密扩军政策。即使限制在10万人,战后的德国国防军仍然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军事力量。所有的德国士兵都是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他们构成了后来德国正规军的核心力量。德国国防军主要由前帝国陆军和海军士兵组成,从本质上讲对于共和国政权有着深深的敌意。希特勒曾公开要求得到军队的支持。取得总理职位后仅3天,希特勒就向国防军将军们阐述了自己重新武装德国的计划(当然,这些计划在两年之内是不会对外宣布的)。不过,在这些计划付诸实施之前,他首先要做的是设法消除纳粹党冲锋队与陆军之间的紧张关系,前者是将纳粹党人送上权力巅峰的卫队,而后者将是希特勒主宰欧洲的工具。希特勒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谁对他未来的计划更加重要,他看得非常清楚。
1934年6月,希特勒决定对恩斯特&iddot;罗姆采取行动。罗姆是冲锋队的领袖,也是希特勒在纳粹党领导层的主要竞争对手。罗姆要求解散陆军,并将其吸收到冲锋队之中,这一要求冒犯了陆军的将军们。此外,冲锋队还激怒了另外两个希特勒需要的组织:冲锋队采取的激进政策得罪了希特勒的保守派支持者;罗姆实力的日益增强令其纳粹党内的竞争对手,如戈林、戈培尔、希莱姆等人,感到惶恐不安。
长刀之夜
1934年6月30日夜,希特勒向盖世太保和党卫队(ss)下达了清洗令,这些部队一直由陆军提供武器和后勤支援。从罗姆开始,党卫队分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逮捕或谋杀冲锋队领袖,罗姆是由希特勒亲自带领党卫队保镖逮捕的。许多私人之间的恩怨也在这次清洗中得到了解决。死于这次清洗的人数高达1000余人,其中,70~80位的冲锋队高级指挥官被处死或&ldo;因拒捕而被枪毙&rdo;。
1934年8月,兴登堡总统逝世后,希特勒宣布自己担任德国总理兼元首。他下令组建德国空军(这是《凡尔赛条约》明文禁止的),快速扩充德国陆军和海军‐‐这是希特勒赖以实现其野心的工具。此前,德国于1933年10月退出了国际联盟和裁军会议。1934年初,德国陆军接到命令,要求将兵力秘密扩充到30万人,即当时的3倍。
1935年3月,希特勒的野心日益公开化。他指示戈林对外宣称德国拒绝接受《凡尔赛条约》,重新实施征兵制度。和平时期,德国陆军将由12个军36个师组成:这是一支大约50万人的力量。大规模扩充军队所需的武器装备由克虏伯等军火公司负责提供。20世纪20年代以来,克虏伯公司一直秘密执行德国的武器研究与发展计划,并从1933年开始进行现代化装甲车辆和大炮的设计工作。
在陆军快速成长的同时,现代化飞机的研发也在同步进行。其结果就是在战争爆发时,德国空军与其潜在对手相比,拥有了或技术上、或数量上的优势。另外,由于德国骨干飞行员都有过参加西班牙内战的实战经验,因此,德国空军在战术上也有一定的优势。只有德国海军的发展较慢:其武器重建计划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出成果。针对德国的扩军行动,英国、法国及国际联盟均表示抗议,但也仅此而已。希特勒向英国保证将限制海军的扩展,从而打消了英国的疑虑。
---------------
通向战争之路(3)
---------------
1935年6月,英德签订海军协议。根据该协议,德国海军将不得超过英国海军总吨位的35%,而更为重要的是,英国允许德国的潜艇吨位与英国皇家海军的相一致‐‐对于一个在1917~1918年曾遭受大规模潜艇战袭击的国家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古怪的协议。然而,德国从未打算受制于这样一个协议:他们已经在建造两艘26000吨级的巡洋战舰,并计划在1940年初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作战舰队。
训练与装备
希特勒从重整军备计划中获益良多,但他并未公开启动它。由于坦克、毒气、飞机及u型潜艇这些进攻性武器受到禁止,德军对这类武器的训练不得不秘密进行。20世纪20年代,德国与苏联达成秘密协议。根据协议,德国军官与苏联红军进行了联合训练。